楔子 大洪水 (第1/1页)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明代杨慎先生这首《西江月》道尽千古历史朝代兴衰,世事更迭。 夏代作为正史第一个有明文记载的朝代,是“公天下”的氏族部落转变为“家天下”的统一王朝。夏代从禹到桀,历经十四世十七帝,共四百七十一载,恢宏浩荡,可歌可泣。 而我们的故事就是从那一场上古滔天汹涌的大洪水开始…… 阴沉沉的云气重重地向群山和大地俯压下来,雨水沿着禹的脊梁淙淙流下。禹望着远处浑浊的江水,黑铁般瘦硬的脸更显坚毅。雨水浸湿他许久未曾换洗的粗布葛衣,他却丝毫没有在意。只见他将测水尺一寸一寸揳进河床,远处汹涌的波浪袭来,拍打在他常年浸泡在洪水淤泥中的小腿。他的小腿已在水中泡得有些浮肿发白,粘着几条上游涨水漂来的水草。 他站得像一根铁柱,纹丝不动。他的目光凝重而深沉,望着远处咆哮如黑色枭龙的江水。他的瞳孔逐渐收缩,带着一丝悲哀的神色…… 那年禹九岁,父亲接到尧帝的命令,开始治水。尧帝爷的命令就是最大的命令,所有夏后氏部落的男人都被父亲召集起来,去完成一件最伟大也最艰难的任务。 他看着夏后氏部落的男性族人,个个扛着耒耜和石斧流着黑汗,雄浑的劳动号子在清晨和黄昏的江畔响起。 嘿呦……嘿呦……嘿呦嘿…… 嘿呦……嘿呦……嘿呦嘿…… 呦嘿……呦嘿……嘿…… 那厚重的号子声一直回荡在禹的耳畔。 他坚信这就是世上最动听的乐。 真正的乐是来自人心底最动人的声音。 禹一直沉醉在九年前父亲和族人离开部落之前的那场送别乐。 他的父亲鲧站在高台上,举起一只漆黑的牛角,唱道: 洪水汤汤,怀山荡荡。 洪水浩浩,吾民泱泱。 一片黑压压的牛角举过头顶,响起雄浑的歌声: 洪水汤汤,怀山荡荡。 洪水浩浩,吾民泱泱。 禹永远也忘不了那个下雨的清晨,父亲鲧带着族人扛着耒耜唱着这首劳歌永远地离开了家乡。 父亲那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九岁的禹记得母亲日夜守在门口,倚着一棵老槐树,望向父亲离开的方向。 也许是明天,也许是后天,也许是明年…… 年少的禹看着日渐消瘦的母亲,把自己所有的疑问都藏在心底。他暗暗下定决心,有一天,他一定要离开部落,去蒲阪城见尧帝爷,也要治水! 可母亲却没有再提父亲的名字,依旧每天养蚕缫丝,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 可禹已经在日光里晒得皮肤黝黑,他的身材也一天天强壮起来,他的眉宇渐渐轮廓清晰,他的眼神也越来越刚毅坚定。 他和同族的青年一起在堤坝上劳作,他还整日观察河流水道,探测淤泥和沙地水位。部落里寥寥无几的老族人每次看到禹,都颔首点头。他们都暗叹:老族长后继有人啊! 墨色的云遮住平日碧蓝如洗的天空,豆大的雨珠噼里啪啦地砸向地面。平日温顺的河流怒吼咆哮着,仿佛变成暴躁狂怒的猛虎,卷起浑浊的泥土和枯木,便气势汹汹地冲向堤坝。
“轰隆隆……”天上雷声轰鸣不绝。 族人已纷纷退回屋内避雨,只有大禹挺着铁铸一般的脊梁,站在河边。他站得如同一根坚韧的木桩,牢牢地钉在河床之上。 “禹儿!禹儿!”一声响亮的呼喊声从岸边传来。 “娘!”禹转过头,看见岸边站着衣衫长发已被大雨淋湿的母亲。他的内心有些愧疚,这么大的雨还让母亲亲自出来喊他。自从父亲离开没有消息后,他总觉得母亲不像原来那样心平气和、和颜悦色了。他整日在河堤边,一是想要早日完成父亲的心愿,二是不愿面对沉默的母亲。 “娘!”大禹怕母亲被大雨淋湿,忙冲向岸边。 “轰!!!”就在禹跃上河岸,汹涌澎湃的河水卷起一块巨石已重重冲开大禹刚才站立的地方。巨石被奔腾的洪水瞬间卷到远处,发出“轰隆轰隆”的声响。 “娘,娘,您没事吧?”禹上前关切地问道。 “啪!”一记响亮的耳光落在大禹的脸上。 “娘,我……” “你……你还认得你娘!你爹治水九年不还,生死未卜,你也要走他的老路吗?你给娘记得,一定要好好活下去,长大去蒲阪城,一定要找到你爹的消息!” 雨水沿着大禹母亲的脸颊滑落,可禹分明看到娘的眼中闪动的泪光。 思夫如汶水,泪下如流泉。 一别数载,杳无音信,他明白母亲心中的惆怅与担忧。可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找到理水的方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