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93章 长乐老之死2 (第1/2页)
6,被宰相耽误聊段子手 6.1一辈子不靠谱 冯道在中书时,有位举子前来拜谒,用句道儿上的话,就是来拜码头,一般来就是拿着自己精心创造的文章辞赋,求赏识,求包养。 冯道仔细看了这位年轻举子的文笔,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再一看他的名字,李导。于是,冯道故意板起脸来,吓唬他:“我名道,你难道不知避讳?” 也许是冯道装得太像,也许是李导年轻气盛、书生意气,竟然急了,争辩道:“我的导是‘寸’字底的导,相爷您是没赢寸’的道,同音不同字,有何不可?” 冯道笑道:“跟你逗着玩儿呢。我不光名字里没有方寸,我这辈子呀一直就没有方寸。” 6.2不敢,可不敢 某次冯道听门客读《道德经》,闹出了笑话,因为“道”字要避讳,而《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门客手捧书本,正要宣讲,抬头正望见旁听的冯道,吓得一身冷汗,慌忙改口曰:“不敢,可不敢,非常不敢。” 捧哏:那还什么呀。 6.3两脚一千八 后晋初年,冯道与和凝同为宰相。冯道老成持重,和凝性格急躁,二人一缓一急,成为朝廷一景,也因此闹了不少笑话。 某日,二人闲聊。和凝新买了一双鞋,而冯道也穿着一双新鞋,布料款式几乎一模一样,宰相同款。于是和凝就问冯道,“您这鞋是花多少钱买的?” 冯道知他性急,就故意逗他。 只见冯道抬起左脚,缓缓道:“九百钱。” “啊?!”和凝当场就蹿儿了,回头怒骂自己的仆从,“为什么你花了一千八?做花账、吃回扣不要紧,但你们的胆子也太大了吧?胃口更大,敢翻倍黑我的钱……” 史籍记载,“诟责久之”。 骂了大半,仆从们低着头不敢话。这时候,只见冯道缓缓放下左脚,又缓缓抬起右脚,道:“这只也是九百钱。” 在场的高官们哄堂大笑。 求:和凝仆人们的心理阴影面积。 7,劝谏汉祖 刘知远称帝之初,曾有一件轰动全国的“牛皮大案”,涉案二十多人。 原来,刘知远在河东聚草屯粮时,曾颁布了一条战时法令,禁止民间私下交易、使用牛皮,如果民间的牛死了,要上报官府,牛皮上缴,违者一律死刑。因为牛皮在冷兵器时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可以用来制作铠甲和战鼓等物。 铁、铜、皮,是衡量一个政权稳定与否的标尺。一般来,管制得宽松,就明这一时期政通人和、下太平,反之,则明兵荒马乱、狼烟四起。 刘知远从河东节度使变成了子,禁牛皮的法令也就从地方法推广为全国通行之法。很快,潞州的二十多人就触犯了该法,地方法院经过一审,依法依律判处死刑,上报中央核准。 而当时,潞州推官张璨附上了自己的一封奏章,大意是该法令是陛下在河东谋大业时,不得不采取的战时法令,而现在陛下已经是子了,下归一,也就不用再使用如此严格的法令了,因为这对老百姓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弊大于利。 之前在讲后汉时,已经详述过“汉法严酷”,以及文官集团与武将集团的争权夺利。张璨的封奏惹怒帘权者,他们认为这是对新心后汉朝廷的不认可、轻蔑,于是将此事上纲上线,添油加醋地解释给刘知远。 刘知远果然大怒,推官,也胆敢****,这还撩?当即下令:法令照常执行,二十多人照常杀,另外,张璨也判死刑! 冯道接到敕令,大吃一惊,急忙面见刘知远,表示如今牛皮禁令确实不合时宜,另外,潞州的一个推官,虽然官职卑微、俸禄微薄,却能心系下,不惜冒死劝谏,应该予以嘉奖,怎能非但不赏,反而诛杀呢?这条敕令太糊涂了,我不得不冒死劝谏,如果陛下认为劝谏者有罪的话,那就请把我也一起杀了吧! 刘知远沉默不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