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公式出来了(求订阅) (第2/2页)
有人问出这个问题。 陆凡依旧耐心解释道:“η2329,代表的是咸2329,就是要找到咸药性的药材,弄出配方,靠着药性中和,让咸数值达到2329,壁虎、紫贝齿、飞鼠、蚌rou、白线蛇、鳖甲、穿山甲,还有硼砂、磁石、瓦楞子、牡蛎、八节毛、白贝、补血草、侧耳、鹿茸等等都是属于咸的药材。” “每种药材,都有它独有的咸性数值和被的药性,其他药性要中和掉。” “除了咸性数值还有其他药性数值,咸性具体数据也不可能刚好达到2329。” “所以这个符号,即代表药性的咸,也代表一个药方,还代表各种药性,我们要配药,刚好把咸配成2329,它也许是数十种药材结合才会得到这个数字。” 陆凡这样解释大家就听懂了。 看起来上百个符号加参数,但实际调配药物时,也许是上百个药方! 这可太夸张了,以前大家给人看病,也就一个药方,把所有药弄一起。 药物弄在一起后,每种药物都是有相生相克关系存在。 比如黄芪和西洋参,这两味中药虽然都是补气血的,但是黄芪是可以温补的,而西洋参是凉补的,结合后一些药性会中和掉,但余下来的药性,刚好对应身体的寒热关系。 中药药方要讲究“君臣佐使,升降浮沉”,还影十八反”和“十九畏”的概念。 十八反药配在一起,会有毒。 十八畏配在一起,药性就会减弱甚至完全中和,起不到一点治疗效果。 用十八畏的概念,可以起到恰好中和一部分药性,比如咸的药性需要2329,现在的药方咸药性已经到了5000,就要用一些药物中和,总之药性在多尝试后,能够确定区间。
不必一定精准,陆凡也做不到精确测量一种药方的各种参数数据。 这里的咸,可不是盐巴的咸,而是一种中医概念。 “太复杂了。”石院士摇摇头道。 “治疗肠癌嘛,真简单的话,我们早就有办法治啊。”一旁的钟老道。 陆凡解释道:“大家看起来复杂,但实际没有那么复杂,药性也有很多公式,通过不同组合,可以将药方的四气五味属性确定到一定区间。” “我们算出了整体公式,然后再慢慢微调,肯定能找准大概数据,最终药到病除。” 所有人再看最终结肠癌治疗的公式,表情也不一样起来。 按照陆凡的法,也许,真能有效果! 以前确认药性属性数值没有具体概念,现在陆凡正在量化。 这就属于陆凡的核心机密,在场的院士也没有打听具体该用什么公式,去把每种药性中和到想要的数值。 中医专家都掌握了一些独特的药方,这些药方也会涉及药物中和。 真正的专家根据病人情况,可以精确调整方子里的不同药物配比,虚假的专家照方抓药,按照方子固定抓药数量来,只要药物不犯冲,一般也治不死人。 只不过方子的药性不对,不管是多了还是少了,都影响实际治疗。 这也是很多人看中医治病,最后吃了药完全没效果。 有的中医给人看病,真正能药到病除,比西医还管用。 “具体有没有效果,我们现在就开始验证吧,我立刻按照计算得出的这个公式,开始配药!”陆凡道。 既然已经算出了“公式”,配药可以复杂也可以简单。 就好比陆凡现在没有研究出红豆杉、喜树的药性。 那就不用这两味药。 用其他药方,将结肠癌症治疗的数据匹配上。 也许这个药方会很贵,用上不少珍贵的药材,但现在方便配,那就现在用。 将来可以继续计算,用最便夷药,配出一样疗效的中药方。 这也是中医最有意思的地方。 贵有贵的治法,便宜也有便夷治法,只要药性对了,效果一样。 当然贵的药,还可以治更多病,甚至改善体质。 便夷药,药性刚好就只能调整某个器官阳气,对其他血气、精神、消化吸收没有任何改变,感觉效果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