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打工仔_第7章 郡城内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郡城内 (上) (第1/3页)

    第7章郡城内(上)

    进了河内郡城,他们一行人并没有被安置在流民聚集区,而是直接被领进了司马家的庭院。

    高达这才知道了,原来河内司马氏在河内郡不但有影响力,还是当时的大汉排的上号的地方豪族。

    虽然不比四世三公的袁氏和杨氏,但也是那个时期东汉士族社会里名震一方的门阀世家。

    河内司马氏目前当家的家主,是曾担任过洛阳令的司马防,但整个河内的家族大小事务却早已经交给了司马懿来打理。

    司马防有八个孩子,除了司马懿,还有老五老六老七老八留在了河内,长子司马朗早几年便去了洛阳为官,所以河内郡的司马氏一直都是司马懿在主持着大局。

    年少时,司马懿便与陈尔公子互为同窗,长大后,一个去了边军,一个弃了当官的机会做了商人。

    他俩打小关系就好,早年陈礼又和司马防是挚友,后辈自然就常有走动,所以河内的士族间才会流传着司马陈氏两相传的话语。

    如今黄巾贼众暴乱,在短时间内残害了不少当地的乡绅豪族,这才让一直以来窝里斗的几个地方大族彻底的摒弃了前嫌,与陈氏联合在了一起。

    当然也有一些瞧见了风向的地方豪族,早在黄巾众势力渐渐做大的时候,悄悄成了他们的同伙。

    这些地方豪族,不惜舍弃乡间的田产家资,也要携家带口斡旋在两股势力间,左右逢源。

    早些年,河内的陈氏并不是当地的大姓,相反却是因为陈礼当上了当地的郡守后,才渐渐发展成了如今的陈氏。

    河内的陈氏与汝南陈氏是同一脉,陈礼也是从汝南陈氏的旁支脱离出来的士族。

    因为汝南黄巾作乱,许多陈氏的子弟才相继来了河内。

    而赵升想要投奔的陈氏,更准确的来说,只是陈氏嫡子,郡守陈礼的次子陈尔。

    因为曾在军中打过几次交道,且两人又曾是同一批退伍的老兵,赵升才觉得能到河内碰碰运气。

    同是返乡的老兵,两人的待遇确实天差地别。因为赵升出身卑微,即便曾经破格被提拔成了下级军吏,回到乡里却也只能得到一些名义上的礼遇。

    可在边军实打实带过兵,又立过些许战功的士族公子陈尔就不同了。

    他通过家族的关系,再加上洛阳城中当官的兄长陈玄的帮助。

    几乎是退伍的同一时间,就被朝廷受封到了河内郡守内,任职河内郡兵曹一职,等于是回归原籍,且主管了一郡兵事器械的地方要职。

    不同于当将军的陈尔,陈礼的长子陈玄,是京中十分有名的士人,只不过在洛阳官场上,陈玄一直是大宦官张让手底下亲近阉党一派的代表,才让远在河内的生父陈礼十分的愤怒。

    只不过老人家也没有因为气节而失了理智,他知道自己这个官,就是当年的长子求来的,所以这些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的想要造福一方百姓。

    奈何偏偏在这个时候,黄巾暴乱来了。

    虽说河内郡的形势没有周边的几个郡城那么不好,却也在暴乱发生时,丢掉了不少地盘。

    这几年边关战事太多,河内郡的兵力早被朝廷征召出去了,逃难而来的流民又因为长时间积累的矛盾而追随了造反的黄巾众,而让河内的形势变得更加的复杂。

    这些流民往往聚众而居,或在城内受尽了当地百姓唾弃,或被驱赶到乡野,当时几乎整个大汉州郡都是这样无家可归的流民百姓。

    前一段时间的下河县城,就是因为这些流民难民的倒戈才导致了一个有重兵把守的县城,竟不到一日就沦陷了。

    当时的下河县城,距离郡城不算远,却是郡城地界一处极其重要的河道枢纽。

    丢了下河县,又丢了下河县周边的几个乡里,等于是切断了郡城与南线大多数城池的联系。

    也正是因为如此,郡城周边的几座大城才会一直在盘查黄巾奸细,紧闭了城门。

    高达他们到来时,正好是郡守出城巡视周边的紧要时刻,城中的几个大族刚清洗了一遍城内的流民。

    所以进城时,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什么百姓。

    也正因为如此,高达他们一行人进城时,才会隐约的察觉到这个城里,蔓延着某种令人不安的气息。

    作为河内最大的几个家族之一,陈氏与司马氏也是这次肃清行动的默许者之一。

    虽然数日间清洗了城内不少黄巾众的钉子,却也实打实的祸及了不少无辜的百姓。

    河内的形势虽然表面上还能在控制之中,但除了大一些的城池外,远一些的乡里县城几乎都出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