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记者也很震惊 (第1/2页)
“这房子着实不错!” “嘿,还是双层的,厉害厉害!” 央视派过来的记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 带队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刘记者,身边儿跟着一个年轻一些的女记者吴记者,看上去像是实习记者的模样儿。 他们后边儿还跟着一个摄像师,一个负责话筒的工作人员,一个负责文案的文字记者。 过来的采访团队一共有五个人,其中那位负责话筒录音的工作人员还兼任司机,开了一辆七座面包车,既能拉人也能拉设备,说走就能走,行动迅速,非常方便。 “陈先生您好!” “嘿,您这年轻啊,看着像是大学生一样!” 带队的刘记者见了陈沐,立刻就夸了他一句,然后开始打量他身边儿的两位美女。 “刘记者您好,各位好,一路辛苦。” “我就是学生,隔壁人大新闻学院的大一新生,这两位是法学院的学姐,过来帮忙儿的。” “先到楼上喝杯水吧,现在还没有彻底收拾好,条件简陋,怠慢各位了。” 陈沐应了两句,然后把众人请到了楼上休息。 在不影响建筑结构安全的情况下,陈沐让人尽可能地把那些填充进去的隔墙给拆了。 这么一看,整个房间就显得比较大了。 楼上属于是生活区,看上去更加舒适一些。 上面有茶几,也有蒲团儿和椅子什么的,空调也装上了,呼呼的冷气让人觉得真心舒爽。 “你这房子得花不少钱吧?” 刘记者比较健谈,对陈沐的房子很感兴趣。 “二手房,还是九十年代建的老房子,房主急着要出手,价格倒是不贵。” “加上后期装修,买买家具,一共下来花了差不多两百万的样子。” 陈沐回答道。 “这些家具都是新买的啊,难怪会遇到这种奇葩事情。” “您是怎么发现沙发是用水泥做的?” 刘记者见双方交流没有什么障碍,直接就开始了视频采访之前的静态采访。 “这都是装修工人的一把钳子惹的祸……” 陈沐就把当时的情况,向刘记者娓娓道来。 他的思路清晰,口齿伶俐,整件事情讲下来有条有理,众人都听得啧啧称奇。 文字记者拿了一支录音笔,把他的话都给录了下来,自己也拿着一个小本子在那里记了记重点。 摄像师倒是不失时机地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又随手录了几段视频。 言子夜和小熊作为现场观众,也接受了刘记者的问题采访。 “我们看到红木沙发里面的钢筋水泥的时候,确实非常震惊!”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哪里?” “……” 言子夜的神情有些愤然,张口就把商家摆到了纯朴善良的对立面上。 “如果不能打掉这个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窝点,整个家具行业都要被蒙上污点!” 小熊学姐的态度,就更为直接了。 她们的意思很清楚,必须要对此事追究到底,把责任人给送进去,而不是简单的假一赔三那么轻松。 “OK!” “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去楼下现场做视频采访!” “有些问题可能是重复的,你们按照之前的思路来回答问题就好了!” 刘记者对静态采访非常满意,建议直接去楼下拍视频。 陈沐当然没有什么意见,于是招呼众人喝了点儿水,就转战楼下。 这时候,楼下的木地板已经完全铺好了,整个房子已经达到了交房的条件。 不过,由于陈沐这边儿要接受电视台的视频采访,所以大家都没有急着离开,一边儿是要留下来做个证人回答一些问题,另一边儿则是想要看看这件事情最后究竟会如何处理? 毕竟用水泥来制作红木沙发这事儿,从技术上来讲也没有那么简单,制假方还是有点儿能耐的。 于是,陈沐用手指着摆在现场的水泥红木沙发,按照刘记者设计的流程,又义愤填膺地来了一遍。 这一次,出镜记者是那位吴记者,她确实是一位实习记者,花夏传媒大学的大四学生。 花夏传媒大学的前身,就是以前的燕京广播学院,在兼并了矿大东校区之后才升格为花夏传媒大学,这也就是三年前的事情。 不过在改名之后,花夏传媒大学的人气似乎立刻就给拉了起来,哔格也截然不同了。 吴记者虽然年轻没毕业,但是业务水准还是很不错的,采访有条有理,层层递进。 这一次,足足花了一个小时左右,才把所有需要采访的环节给完成。 “小陈学弟,我也是人大新闻学院毕业的,97年。” 采访完了之后,刘记者握着陈沐的手说道。 “学长好,真是缘分啊!” 陈沐虽然有些意外,但也不是特别意外。 原本人大新闻学院的重要出口之一,就是针对媒体方面的,央视自然也不能例外。 如果他去央视转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