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孙吴_第1381章 曹魏武帝(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81章 曹魏武帝(一) (第1/2页)

    年轻时期的曹cao机智警敏,擅长随机应变,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

    因此,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人桥玄和南阳人何颙认为他不平凡。

    桥玄对曹cao说:“如今天下将要发生动乱,非命世之才不能解救,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是你吗?”

    南阳人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评价曹cao为“太平时的jianian贼,乱世时的英雄”。

    曹cao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

    曾经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注释过《孙子兵法》,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熹平三年(174年),曹cao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

    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因此很难治理。

    曹cao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汉灵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cao毫不留情,将蹇硕的叔父用五色棒处死。

    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曹cao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当朝权贵,他们难以中伤曹cao,只得以举荐为名,将其明升暗降,外调为顿丘县令。

    光和元年(178年),曹cao因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

    其后,在洛阳无事可做,便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光和三年(180年),曹cao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

    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宦官所害。

    曹cao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jianian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

    光和五年(182年),朝廷令公卿按民谣检举刺史、二千石为害之人。

    当时,太尉许戫、司空张济看着宦官的脸色行事,收取贿赂。

    宦官子弟宾客,贪污卑鄙,许戫与张济不敢过问,却虚报纠举二十六个处于边远小郡清廉惠政的人。

    官吏和百姓到京师申诉,陈耽和曹cao上书:“公卿的检举,大都包庇各自的私党,是所谓‘放鸱枭而囚鸾凤’。”

    其言忠切,汉灵帝因此责备许戫和张济,并将因谣言而被问罪的官员全部拜为议郎。

    而后,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cao知道无法匡正,便不再进言。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cao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左中郎将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

    右中郎将朱儁先到,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失败,皇甫嵩退守长社。

    面对波才的围困,趁夜纵火出击,使黄巾军惊乱后撤。

    此时,曹cao率军赶来,联合皇甫嵩、朱儁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

    不久后,曹cao调任济南国国相,在任内治事如初。

    济南国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cao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

    曹cao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

    “政教大行,一郡清平”,而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

    朝廷征还曹cao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

    曹cao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当时天下纷乱,发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立合肥侯的事件。

    王芬等人曾希望曹cao加入他们,但被曹cao拒绝。

    曹cao在推辞的理由中说:“废立皇帝是天下最不祥的事了。古时有衡量轻重、计算成败而后施行的人,伊尹、霍光便是如此。这两个人都怀着至忠的诚心,以宰相的地位,凭借执政大权,加上同众人的愿望一致,故此能实现计划,成就大事。如今,各位只看到他们当初的轻而易举,而没有看到现在的困难。用这种非常的手段,想一定达到目的,难道不觉得危险吗?”

    后来,王芬果然事败自杀。

    又有西北金城郡的边章、韩遂杀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天下为之sao动。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