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大全集_第9课 不抱怨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课 不抱怨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3/8页)

到了伦敦的票,去伦敦的得到了多伦多的票。去多伦多的人发现,多伦多果然好。他初到多伦多一个月什么也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伦敦的人发现,伦敦果然是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挣钱。带路可以赚钱,开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叶子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爱花的伦敦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数次,就净赚了几十元钱。1年后,凭着“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伦敦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清洁公司只负责洗楼而不洗招牌。他立即抓住这一机会,买了梯子、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洁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20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伦敦发展到周边城市了。

    一次,他坐火车去多伦多考察市场。在多伦多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一刹那,两人都愣住了,因为几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困苦、阻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头脑中的“滑坡”。

    生活中,许多平庸者、失败者的悲哀,常常在于面对困境时缺乏足够的智慧和勇气,跳不出习惯性的误导,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一条路上前行,这些人一想到改变,同时就会想到一系列可能出现的困难,甚至很棘手的困难。于是,就在老路上越走离成功越远了。其实,问题是打破习惯观念的最好武器,它的无情和冷漠逼迫着你不得不改变、不得不去找方法。

    1883年,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建造一座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大桥。然而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说这个计划纯属天方夜谭,不如趁早放弃。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也确信这座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构思着建桥方案的同时,也说服了银行家们投资该项目。

    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父亲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也严重受伤。许多人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尽管华盛顿·罗布林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他决心要把他们父子俩花费了很多心血的大桥建成。一天,他脑中忽然一闪,想出一种用他唯一能动的一个手指和别人交流的方式,他用那根手指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指挥工程,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蕴涵着一个道理: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不能达到的地方,心可以达到。

    我们不难听到无数失败的理由和借口。比如他们会无意中说:“老实说,我原来就不认为它会行得通。”或“我在开始前就感到不安了。”或“事实上,我对这件事情的失败并不觉得太惊奇。”他们大多都采取“我暂且试试看,但我想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态度,结果最后导致了失败。“不相信”是消极的力量。当你心里不以为然或怀疑时,就会想出各种理由来支持你的不相信。怀疑、不相信、潜意识要失败的倾向,以及不是很想成功,都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杰出的人,他的精神会永远昂扬向上,因为他坚信:无论如何,方法总比问题多。

    64.负面信息对我们毫无用处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能确定自己是正确的,就要勇往直前走下去,而不要犹豫不决,更不要太在意别人给你传达的负面信息。因为负面信息除了增加你的顾虑、让你变得动摇和抱怨之外,毫无用处。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里一个很有数学天赋的19岁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前两道题他都很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17边形。

    他感到非常吃力,但是并不觉得灰心。因为这样的难题他也遇到过,最后总是能够柳暗花明,找到答案。而且他相信,老师布置给他的题一定是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的。结果他思考到天亮,终于完成了。

    第二天,老师接过他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老师很激动地问他。青年回答:“是我做的。但是,我花了一个通宵,比我平常的速度要慢很多。”

    老师请他当着自己的面按要求再画一个正17边形,这次青年很快就做到了。老师激动地对他说:“你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原来,老师误把自己正在思考的问题写给了学生,而这个憨厚的学生,也就初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