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决战!皇帝和你们在一起! (第1/2页)
其实明军这边像是陈化成武艺这么好的不多,尤其像是明军的近卫兵团、陆军1旅、龙骑兵7旅这样的老牌的精锐。 虽然明军现在在淡化各旅的地域属性。 但因为“普通话”的普及问题。 喊着“丢雷楼母”的广东广府兵和喊着“戳汝娘”的江西兵,如果都没学过官话的话,互相之间怕是说的话都听不懂。 因此现在这个阶段,各旅的地域属性还是很强的。 陆军1旅是以当初在巴淡岛的潮汕码头工人为班底组建的,所以陆军1旅几乎都是“潮汕武士”。 而近卫兵团三个旅是朱皇帝的嘉应州老乡们组成的“客家武士”组成的。 龙骑兵7旅由于是调集诸旅精英猎兵组成的班底,来源就非常复杂了,但是客家、潮汕、江西兵占主体。 而北伐军团的几個旅是在江西、湖南等地招募的兵源。 辽东兵团则是两江的贫民参与辽东军屯的兵源组建。 这在古代,乃至于近代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不然士兵之间互相无法沟通,长官也难以上传下达,岂不是太耽误事。记住网址m.97xiaoshuo 而现在要说现在“推普”最厉害的大明机构,还要属大明海军——这是因为海军相比于陆军,技术含量更高,相对来说识字率也越高,会说大明根据《洪武正韵》钦定的“官话”的人也更多——这种官话其实和后世的普通话存在一些口音上的区别,但现代人只要会普通话的哈,基本上是能听得懂的。 所以以客家、潮汕、江西人为主的龙骑兵7旅的士兵们身材普遍没有祖籍东北的八旗兵高大。 而且八旗兵严格来说,也是封建地主兵,有世袭的禄田,有世袭的军籍。 虽然手中的家伙事是上面统一配发的. 但身上穿的可是自己置办的。 只是要求颜色统一而已。 所以有的八旗兵就是一套布面棉甲。 有的则是会在棉甲里面内衬铁片加强防御。 而且许多八旗兵有祖传的武艺传承。 在rou搏上,这些多少练过搏杀术,同时身材也更加高大,有的还穿了内衬铁片的棉甲的八旗兵显然是更占便宜的一方。 所以在明军这边,中低级军团都和胸甲骑兵旅一样,装备了六连发的光复二年式左轮手枪。 遇到rou搏的时候直接掏出手枪啪啪啪六颗子弹打出去。 一下子就能占据气势上上风——rou搏战的关键除了士兵的气力和武艺,军阵和气势同样重要。 而一下子就占据了气势上的上风的明军士兵。 在这样的rou搏战中就大占便宜了。 更何况。 除了手枪之外。 每个明军士兵的胸前都挂着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的拉索都挂在皮带上,直接拉下来就能投出去了。 和有手枪、有拉索式手榴弹的敌人拼刺刀。 可真的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啊。 这种小规模的战斗很快就出现了结果。 装备更好,士气更加高昂的明军龙骑兵7旅的士兵们赢下了这一场前沿据点争夺战。 而就在此时。 双方的前沿大阵也推进到了位置。 明军的炮火更胜一筹,所以他们越过了那四个村寨,前沿支援火炮、前沿指挥所、前沿军医所都可以依托着这四个村寨进行布置了。 下午,刚过申时。 本来热闹非凡,双方前沿小股步兵不断的交火、双方炮兵你来我往的互轰的声音都停止了下来。 战场仿佛突然进入到了一个诡异的安静之中。 空气之中。 弥漫着决战之前的那种压抑到了极点的紧张气氛。 两座望车都向前推进了两里,相聚十里对峙。 大清朝廷的黄色龙旗下。 大清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年过八十的乾隆皇帝亲自登上了望车,举着内务府生产的,造价高达8百多两白银的玻璃镜片望远镜,扫视着明军的阵线。 明军的前沿阵线宽度达到了五六里。 从北面的新河一直蔓延到了南面靠近猪笼山的山尾处。 此时在他们的大阵之后。 四个村寨组成的据点被布置得水泼不进。 大量的工兵正在挖掘壕沟,布置铁丝网。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明军是打算以这四个据点作为前沿战场的支撑,向前发动猛烈的攻击。 “皇上,看明军这动静,应该是要在天黑之前要发动第一波攻击了。” 福康安也在看明军的举动。 那些工兵的动作很快。 似乎在赶工一样。 按照这个速度。 他们怕是再忙活个把时辰就能修筑出一个前沿阵地出来。 而到时候也就是明军发动进攻的时候了。 在明军大阵的后面。 穿着各色颜色的衣服的后勤兵们忙忙碌碌,最引人注目的是穿着白色马褂带着白帽子的“戴孝兵”。 “那是明军的医务兵,大使先生。” 面对不列颠的大使乔治.斯当东的询问。 一名清军的将领解释道。 “医务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