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大清还能再兴吗? (第2/2页)
最强大的武力的诸位,眼下就有为在一百多年前,被满洲鞑子屠戮的汉人百姓复仇的机会!!” 王国芳和吴贰两人都在队列之中,神情激动且兴奋! 清鞑的皇帝就在眼前。 斩杀清鞑皇帝,击溃清鞑最后一支敢和明军交锋的野战力量! 这可是不世之功! “吾皇有旨,此战胜,麾下将士集体一等功!” 随着李顺的话语落下。 胸甲骑兵旅的士兵们顿时欢呼了起来。 一等功! 排除这一等功带来的赏赐。 光是能领一等功的是士兵,前途都是大大的光明啊。 如果是普通士兵,大明陆海军军官学院优先录取——若是自己不去,也可恩泽子孙,可推荐一名后辈子孙入学! 其次一等功肯定够得上封爵的。 最少都是个勋爵。 日后大家都是大明勋贵的一员了,而且这新大明朝的勋贵可不是光有个身份。 还有权力! 现在大明的“议会”分上议院和下议院。 勋贵们是有投票选举上议院意愿的权力的! 再加上经过了长期的“教育”,现在的明军士兵在对外征战的时候都基本知道了自己是为了“后代子孙的生存空间”,为了“汉家之崛起”而战的。 虽然这些思想上的武器终究还不如物质上的保证——毕竟现在的大明帝国是个人人有私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帝国。 所以是很难得到什么思想信仰无比坚定的XX主义战士。 但是在物质奖励和思想教育双管齐下之下。 大明士兵们的作战斗志还是高昂的不像话,至少要比现在世界上其他各国的士兵都要厉害。 “杀乾隆,灭鞑清,杀!杀!杀!”
震天动地的呼声响彻天际。 杀意凌然带来的冰冷让远处的福康安手脚都冰凉了起来,头皮一阵发麻。 他征战沙场三十多年。 在这逆明出现之前。 汉人的面相几乎是差不多的。 麻木、苦相。 谁能想到。 就是这些汉人。 竟然也有如此的慷慨激昂,自信如斯的时候。 也有如此的杀意凌然之时。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福康安忽然想起了这一句诗。 在他的眼里。 这些汉家武士。 仿佛是从诗句之中穿越而来。 踏着黄沙。 踏着尸骨。 这样的形象和他脑海中汉人那麻木苦涩的形象重合。 终究是变得模糊不清了起来。 他发现自己对于汉人这个民族的认知已经有些错乱了。 他们究竟是胆怯如鼠。 还是勇猛如虎。 谁能说得清呢? 但福康安知道。 现在就这两万多汉家武士。 就足以击溃这几万八旗兵了。 这些汉家武士的杀意是如此的赤裸裸。 若是被他们杀来。 将大清这最后一支武力给击败。 满人... 将有灭族之危。 因为他们拢共也就一百多万人而已。 和当年被大清灭掉的准格尔部比起来也没多多少。 若是明廷以大清对付准格尔部的手段对付满人。 那不出几年。 满人就要灭族了! 就在福康安脸色凝重的时候。 他身边的额勒登保也大呼了起来:“来了,他们要上来了!” 乾隆也举着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敌人。 区区两万余骑。 排成了左中右三翼就大喇喇的压了上来。 丝毫没有把乾隆手头还控这的五六万八旗兵放在眼里。 乾隆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现在是汉兴而塞外诸部衰弱的时候了。 历史上,类似的场景曾经多次上演。 塞外的英雄入主中原,纵横天下。 而后汉家又有英雄出世,双方的拉扯和战争一起构筑了这一片天下的秩序。 看起来。 这似乎是历史的重演。 但乾隆看着自己身边举着火枪的八旗兵们。 心中却闪过了一个念头... 也许。 塞外的英雄。 再也没有入主中原的机会了.... 因为现在是火枪的时代。 弓马娴熟的时代已经偶去了。 “皇上,撤吧,不能打下去了,我们不能把血都流在这里。” 福康安长叹一声说道。 “去塞北,去西域,离开华夏之土,去域外再兴大清!” 福康安说道。 大清还能再兴吗? 乾隆心道。 “皇上,您先撤,奴才领兵断后!” 额勒登保捏着长枪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