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野心家_第一百三十八章:刺秦前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八章:刺秦前夕 (第1/2页)

    第138章刺秦前夕

    赵军旗帜易名,获知敌方军营中鲜红色的‘武安君’大旗被扯下,王翦平静摆手示意斥候退下。

    “大将军,李牧被罢黜,是否要趁机对赵军大营发起攻势?”

    座下将领立刻有人沉不住气来,前些日李牧的猛烈进攻有些效果:给了秦军士卒很大压力,士气低落许多。

    即便是秦军高级将领们,事先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秦国决心以反间计除掉敌将。

    现在突然得知这个好消息,当然要一鼓作气用一场胜利将低落士气发泄出去。

    王翦无声点点头,这并非是同意这个意见,而是表示自己听到了。紧接着,他将视线望向坐在自己最近的三道身影:

    蒙恬、王贲、李信。

    三人马上了然,由年龄最大的王贲率先发言。

    他年龄不小了,与李牧是一个时间段的将领。对这位秦军最大的敌人,他深有了解:

    “李牧前些日的突然猛攻不符合常理。他一定是知晓了自己接下来的命运,因此才行非常之举。”

    王贲是知道离间计存在的:“大将军,李牧新撤,军中军心必乱,可战!”

    “极是!”李信点头赞同,他是秦军少壮派里的显赫人物,以勇敢著称,三个月的僵持他为了大局能够接受,如今大好攻杀时机也不愿错过。

    “可派偏师先行试探。”蒙恬的说法中规中矩,他其实不觉得大将军会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但眼下将领大多求战,为了团结同僚,他表面也赞同出战意见。

    “我知道你们的意见了”,王翦一拍桌案,各级将校们立刻端正听令:“但务必再坚守两月,两月内任何人不可擅自出战!”

    王翦人虽老,不过其实不缺勇气。选择与赵军继续僵持两月,他有他的考虑。

    首先,秦国虽然对赵国朝堂里掌握清晰,但对赵军,还是迷雾视线。李牧究竟有没有安然接受被撤,这个消息不得准确而知。

    这位武安君是有能力发动军队违抗邯单阝命令的.

    其次,即便李牧被撤,赵军如今军阵未乱,各级将校还是以前那批人,李牧被撤消息一定会让这些人充满怨恨。

    若秦军此刻进攻,这份怨气就会发泄在秦国人身上,反倒会让新来的赵军主将与底层将校间迅速加强团结。

    如此哪怕大秦能胜,老兵士卒损失巨大的话,非常不利于接下来对其余国家的攻伐。

    秦军目标可不仅仅只有赵国这一个国家,主将目光就不能只放在这一场战役上。

    自己只需固守营寨,放任赵军主将赵葱去熟悉军阵期间,他们上下级将领间一定会发生矛盾,让这只大军内部生隙。

    那位赵葱的信息,王翦早就获得了,在率军攻赵前,他就知道此人是自己攻赵的最终对手,所以对此人有大量了解。

    赵军素来悍勇,让这份悍勇消耗在内斗中,秦军压力便能大减!

    陆纬带着李牧等人,绕道燕国,但没入蓟城,只顺着边境线,成功进入齐国境内。

    来到大泽山范围后,李牧感慨道:“齐人何其富裕,若六国能够联合,纵使秦兵强悍,亦无力东出!”

    老将习惯性思考着击败秦国的策略:他这一生不是在塞外抵抗狼族,就是在对抗秦军。

    至于偶尔的几次攻燕战役,并没有给李牧留下很深印象。

    “齐人虽富,但朝中相国后胜,不亚于郭开。”

    堂主大人笑着介绍着自己所知不多的齐国朝堂状况,不过仅仅一句‘不亚于郭开’,也就足够了。

    果然,李牧一听,默然闭嘴。

    这山东六国朝堂,为何总是jianian佞当道

    还王上昏庸.

    距离陆纬上次回来大泽山、已过去很长一段时日。那是前年自己护送援代物资入赵的时候了。

    离开两年时间,单单将权势交给吕青,他并不放心。倒不是现在就怀疑吕青,而是让一个人掌握大权太久的话,不怀疑自然也会慢慢变成怀疑。

    除非,这个独掌大权的这个人是自己~

    因此,去年陆纬就写信让沉迷在机关术研究中的陆木,走出来分担了共工堂的财政权。

    吕青向来成熟,他明白陆堂主如此做的目的,毫无怨言的切割出权力。

    原本陆叶也担着些职责,可阿叶没干多久就被调去了魏国分部当负责人,阿木只能工作更繁忙些.

    这让他苦恼不堪,一方面是老大的命令不能不做,另一边是自己能专心研究机关术的时间变的零碎起来,效率极低。

    见到陆纬回来,阿木双层高兴,将权力一交接后,立刻缩回白露岩研究石室里。

    他这两年一开始想根据老大的描述制作出类似墨家机关朱雀般的飞行机关兽,但仅仅初步论证工作就让陆木绝望到马上放弃了这个想法。

    机关朱雀是墨家祖师爷墨子亲手发明的四灵兽机关兽。技术之精妙、几百年过去都依旧是墨家机关术的顶尖代表。

    哪怕是那小小的传递情报朱雀木鸢,世人都无力模仿出类似构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