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3方程式参数 (第1/2页)
G=F (K-N)TN 本章甚至接下来几章,就是考虑如何设定各个参数值。也就是,权重! 也就是说,推论完善之后,方程式会进行形变,增添系数来平衡。 也就是把“G=F (K-N)TN”, 增加系数“G=F k(K-N)TN” 先不能直接推论系数k,而是要先列出我们的一些目标要求,从而逆向推断。 ①即便是“最弱”的内院学生,一次性也至少可以在地下1层坚持1天时间。 ②即便是“最强”的内院学生,一次性也至多可以在地下9层坚持9天时间。 【最强学生,当然也可以直接尝试去地底18层,不过只能坚持1天左右。】 ③地下练气塔“1~18”分别大致对应不同境界,沿着斗师八星→直至斗灵九星。 ④任何学生,在焚天练气塔的修炼时间总和,一个月内不得超过20天。 ⑤焚天练气塔是一个倒锥形地下空间,越往下,额定人数容量越少。 【目前只想到以上五个目标,以后如果想到新的,可以再补充。】 首先,我们先估算一下内院学生的总数是多少?每年的新生大约是30名,假设平均学习时间是5年,就是150名。 如果只有150人,按理说,焚天练气塔应该完全可以容纳所有学生吧? ——没办法,原著剧情说不够用,那就姑且保留这个“位置不够用”设定? 那么,或许“位置”是足够的?? 可以这样解释,其实并非是练气塔容量不够用,而是因为学生体质不够好,内院担心学生沉迷其中,身中火毒。 所以,真实就是,位置足够多,但是学院是有意限制人数和天数,以此降低学生们长时间贪图练气塔的加速装置? 只不过,内院以往的“限制手段”,是采取比较“冷酷”的“丛林法则”。而今日,紫妜设置的“限制条件”则是直接针对每个人自己的“负荷重担”。 如果非要比较两种“限制手段”的区别,那么可以这么说,老办法比较鼓励“相互竞争,抢夺”,鼓励学生之间“弱rou强食”。而紫妜的办法,虽然互相也得比拼体质承受力,但是不存在“互相抢夺火能”的情况。 换而言之,紫妜改变规则之后,不存在强者压榨掠夺弱者“火能点”现象。 这个时候,一个学生能否在练气塔里久久练习,不需要火能点,而是需要自身体质的承受能力足够。 从某种意义来说,紫妜是鼓励所有人,和他们自己竞争。只要你能够不断变强,理论上就可以在焚天练气塔里面呆的更久。 当然,在旁观者看来,紫妜的规则是“妇人之仁”,她是给予弱者“保底”的福利,通过“调控措施”,避免两极分化。 也就是说,内院以前的规则,就是纯粹的市场竞争,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导致马太效应不断加大。而紫妜则是设立了“下限与上限”,缩小了两极分化的范围。 ≈≈≈≈≈≈≈≈≈≈≈ 第一步,设立标准。 8星斗师,9星斗师,1星大斗师,……,9星大斗师,1星斗灵,……,九星斗灵。这上面的修炼境界,大致可以划分出来20个不同的小境界出来。 当然,我们以前的数据显示,整整一个大境界的差距,往往是“斗气总容量X”的6倍数据差异。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功法和体质相同,在标准情况下,斗气总容量X不同,代表修士承受负荷差异。 当然啦,每个人体质,功法本来就不同,那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先考虑通用数据,然后不同的修士不同分析?咦?这是不是很熟悉? 要不,直接按照各个修士的“斗气总战力M”,作为他们的“负荷承载”的承受能力的大小?这个似乎可以一试呢! ——就拿地下第一层来举例。假设这时候地下第一层人员满载,是30人?这是不是太多了?如此类推,第二层总数27个位置,第三层24个位置,第四层21个位置,……第九层6个位置,第十层是3人位置? 【设定,地下第一层到地下第10层,每层全部都是10个位置!从地下第11层开始,每层空位置逐层递减。】 ——标准情况下,斗师八星,功法就是玄阶中级,斗气总容量X=300 (8-1)(1000-300)/10=790升! 斗气总战力M=Xab=790×1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