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激荡1977_第32章:我姓于,于华的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章:我姓于,于华的华 (第2/2页)

個说不定咯……”于大夫捻着棉签,往阵痛的大齿方向压了两下,引得聂子航倒吸一口冷气。

    他接着笑道:“不碍事,就是上火了,开点药,吃两天就没事了——或者赶紧处个对象。”

    聂子航揉着腮帮子,听到后一句话,心里暗爆了句粗口,面色淡然地问道:“听大夫口音,不是燕京本地人吧?”

    “我江浙的,以前在嘉星市下面一个县卫生所,去年才上燕京卫生所来进修。”

    聂子航点了点头,指着桌上的《雪国》中译本问道:“这书这两年才解禁的吧,你也喜欢看?”

    于华笑了笑:“闲来无事,打发时间,杂志里头,我更喜欢看《延河》与《上沪文艺》。”

    《上沪文艺》在随后的十几年改名为《收获》,也是后来发表《活着》的杂志选刊。

    “我看过川端康成的《古都》。”

    “哟,《古都》来头可不小,六几年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国内也报道过一回。”

    紧接着,他把病例单子写好,交给聂子航:“照着药方,吃两剂西药就没事儿了,要是觉得苦不想吃,硬熬也能熬消火,就是夜里估计睡不怎么安稳。”

    ……哪有医生劝人硬熬的。

    领了药,交了钱,聂子航也没有再多待的理由,回望一眼室内光景:

    于华翘着二郎腿,口中不知哼着哪首地方民谣。

    “兄弟,走了。”

    “欸,你下个星期记得来复诊。”

    “上火也用复诊?”

    “医者仁心,听没听说过?顺便你把那本《古都》带来。”

    聂子航一笑,佯装不知地问道:“你还没告诉我,你叫什么呢。”

    “于华,于是的于,于华的华。”

    ……

    苏南再次来了信,爱红在信中介绍着职工大院的下水管道建设进度,不断地问起燕京的景色与好吃好玩的去处。

    不仅如此,聂子航发现他这个meimei的求知欲显著增加了不少,从燕京各个大学的境况,问到各个科系、专业,甚至还问起一些高考题目该怎么作答。

    这小妮子,难不成也动了学习的心思?

    其实趁着刚恢复高考的风口,能够一举考上大学是最好不过的。

    虽然国营企业目前十分吃香,但1985年,乃至1990年之后的下岗潮,对普通家庭职工的生活影响十分巨大。

    与其那个时候再想办法,不如早做准备的好。

    聂子航在信纸上写完几道题的解法,直言不讳地写下问句:

    “我记得你对学习是不怎么热衷的,怎么忽然转变这么大?”

    难道是因为他哥我成了高考楷模,所以也带动了爱红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十分臭屁的想法在他脑中一闪而过,随即被他否决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读书考试可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

    就在这时,聂子航发现爱红寄来的信件上,落款的时间笔迹似乎有所出入。

    聂子航怕看的不真切,举起信纸,对着窗外的明光打量了一遍:

    “这是谁写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