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除国贼董卓授首,秉风骨蔡邕亡身 (第2/2页)
其盘坐于地,膝上置一七弦琴,正忘我而弹。琴声多有悲惨之音,隐含凭吊之意。 萧睿驻足倾听,待一曲奏完,萧睿上前道: “董卓乃国贼也,今日伏诛,普天同庆,公之所为,恐祸不远矣!” 那老者以衣袖拭泪,起身施礼: “老朽蔡邕,蔡伯喈,敢问足下何人?” 萧睿忙躬身还礼道:“刘皇叔麾下军师祭酒,萧睿,萧安之,见过蔡侍中。” 蔡邕道:“吾早闻皇叔英雄之名,只恨未曾得见。萧祭酒远赴长安,可是皇叔有所差遣?” 萧睿道:“特为除董而来!” 蔡邕闻言默然,萧睿又道:“董卓乃国贼也,侍中如今所为,恐为人所诟。” 蔡邕仰天长叹道:“吾如何不知,然董卓虽为国贼,却待吾甚厚,如今身死,暴尸街市,吾实不忍,其无一人凭吊也!” 萧睿道:“如此必被株连,侍中当惜此身,请速离此地。” 蔡邕傲然道:“吾感董卓知遇之恩,以一曲“断肠”相送,今已全一己私心,更当不违国家大义。安能逃之,唯死而已!”
萧睿闻言,五味杂陈,心中暗叹: “古之士人风骨与今人相比,何其愚也!然……唉!” 萧睿感慨一阵,想起其女之后悲惨遭遇,又道: “蔡公自是求仁得仁,然不念家眷乎?” 蔡邕闻言叹道:“吾早料有此一日,家中只有一女,年方及笄,前些时日,本欲许人,也可避祸。 然小女言,乱世之中当择英雄,便暂且作罢,不想董卓死得如此仓……” 蔡邕说到此处,猛的一愣,沉吟半晌,忽的向萧睿施礼,长躬及地: “吾有一事相求,不知祭酒可能应允?” 萧睿忙侧身避过,回礼道:“蔡公切莫行此大礼,但有所求,睿无不应命。” “小女昔日有言,若许人,当择天下英雄。吾素知刘皇叔雄才伟略,乃当世英雄。吾欲将小女托付皇叔,只是不知皇叔可曾婚配?” 萧睿一懵,道:“吾主早年多方征战,未……未曾成婚。” 蔡邕大喜道:“如此甚好,吾将小女嫁于皇叔为妻,祭酒可能代主应之?” 萧睿还正在琢磨,蔡邕见其未答,微皱了一下眉头,长叹一声: “也罢,若祭酒为难,请皇叔纳之为妾也可。” 萧睿忙道:“侍中誉满海内,吾主想来定是求之不得,睿也当竭尽所能,玉成此事。” 蔡邕大喜,将怀中所抱之七弦琴,递于萧睿道: “如此吾可安心去也!此琴名曰“焦尾”,他日祭酒可以此为信物,带小女同归青州。” 萧睿连忙接过,正仔细打量这古代四大名琴之一,却见一队军士前来擒拿,蔡邕向萧睿点头致意,随即整理衣衫,欣然随军士而去。 王允见了蔡邕,命人将其下狱,太傅马日磾劝道: “伯喈旷世逸才,颇有人望,今虽做此意气之事,然其情可悯,何不赦之。” 王允怒道:“其情可悯,其心可诛!国家大义当前,安敢有私耶?” 随即下令,命人将蔡邕于狱中缢死。马日磾摇头而退,心内暗叹: “王子师忠义激烈,有王佐之才,然物过刚则易折,如今观其所为,恐非汉室幸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