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雨情_第176章 君子不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6章 君子不器 (第2/2页)

br>
    孟玉茹一把将女儿的手拉住,接话道:“少爷是请你回来休息两天的,要不等以后再教吧。”

    陈亮回话道:“教孩子读书,也算是在休息,累不着。”

    孟玉茹苦苦一笑,对着孩子说道:“去吧。”

    陈亮笑道:“我不在的时候,记得叮嘱孩子把功课温习好。”

    孟玉茹答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学那么多干什么?”

    陈亮听过,心生寒意,生气道:“你这说的什么话。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说起来是顺口,也不能误读了这句话的本义。所谓‘无才’,不是没有学问,而是有学问,却能当作没有学问。夫妻生活在一起,你要因为有才华而在心里上挤兑对方,夫妻间的生活哪能融洽。这是劝人向善,以德行为主,不要什么都以学问而论。一个人拥有过人的才气,还能自视若无,这是一种崇高的德行。这句话提倡的是德行,不是不学无术,只是告诫人,不能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要照顾他人的感受。”

    言语消散,孟玉茹听了个清楚,苦苦地笑了一笑,感觉没必要谈论这么高深的学问,炖汤去了。

    小如玉拿着书本跑了来,高兴道:“叔叔,学过的那‘学而篇’还需要背诵一遍吗?”

    陈亮笑答道:“现在就不用,等你午睡后再背诵吧。”

    小如玉将陈亮推到饭桌边,坐到陈亮的身边,笑看着这书本,等着陈亮说话。

    陈亮将书本在桌子上展开,用手指指着书页,温言道:“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这‘为政篇’了,你先跟着我朗读一遍,可好?”

    小如玉答道:“好,那我们开始吧。”

    陈亮听过,温温一笑,说道:“好,我们开始。”

    两个声音,一前一后,相继朗读起来:

    “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

    孟玉茹听着朗朗的书声,坐在厨房炉灶边的凳子上,不知不觉间,也跟着轻轻吟唱起来,声音极为微小,应该只有灶王爷听到了。

    读着,读着,外边的声音停了下来,孟玉茹将刚听过的言语来了一个回忆,好像就记得那么几个字:

    思无邪,君子不器。

    外边的说教声响起,陈亮说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我们可以这么解读,孔夫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简洁的点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里说的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小如玉听过,将后脑勺的头发摸了摸,不解地问道:“叔叔,很多小朋友都没书读,要是不知道‘德治’是什么,那该怎么办啊?”

    陈亮一听,很是惊奇,微笑地答道:“所以啊,有个‘商君’就提出了法治,依法治国。”

    小如玉问道:“叔叔,商君是谁啊?你能讲讲吗?”

    陈亮将小如玉那明亮的眼神瞧了瞧,高兴道:

    “好,我就跟你讲讲。

    商君啊,本名公孙鞅,也称商鞅、卫鞅、商君,战国时,卫国人。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时,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

    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

    ......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告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

    小如玉听过,很是不解,询问道:“叔叔,他的功业大吗?”

    陈亮笑道:“功业可大了。首先,他实现了真正的依法治国;其次,他在秦国实行了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