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7章:蒙古军的新用法。 (第2/3页)
早就已经乱套了。 而且从三国的情况来看,刘备可以从北直隶这边,一路杀到益州,这就说明三国,至少在汉朝,人员大流通已经形成了。 夏朝距离汉朝两千多年,嗯,感觉希望不大啊,再说了,光学会一种也没用,整个印第安至少有几十种语言。” “唉,朕也只是说个想法,店主你觉得靠谱就整,不靠谱无视就好了。” 崇祯听到陈烨的话,顿时没了兴趣,几十种语言,这需要多少专业的翻译人员,还是直接杀来的快。 “我回去查一查资料吧,顺便想到一个东西,我准备去三国找一找山海经存世的孤本,看看原版到底是记载了什么。 我总是感觉,山海经记载的很多东西,不怎么对劲。” “不对劲?什么意思?而且店主你为什么要去三国寻找,大明就有啊。” 崇祯听到陈烨的话,手中一闪出现了一本线装山海经。 “你手上的这种,应该是十八卷的吧?” “嗯?对啊,一直都是十八卷啊。” 崇祯有些不解的看向陈烨。 “西汉末年,也就是王莽崛起的时代,有个文学家,刘歆,他跟个孤儿一样。 为了名利,篡改了山海经,增加了这第十八卷,还有前面的很多内容,都是那个孤儿改了的。” “什么?竟然是刘歆篡改的?” 崇祯有些震惊,这事他怎么不知道。 哦,他是皇帝,没必要去了解一个王莽手下,并不重要的文臣的日常,更不要说山海经还只是一本杂书,上不得台面。 不过崇祯知道刘歆不奇怪,刘歆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带兵打仗的威宁名,但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西汉末年,刘歆整理了数百部典籍,山海经也因为刘歆的篡改添加,受上层人士所悦,一直流传下来,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贡献又很大。 “他为了迎合上层,加了一些上层人流传的故事进去,所以才让很多人觉得山海经真实。 这会老刘他们,距离刘歆的时代才过去一百多年,说不定哪个世家就有原版流传。” “嗯,店主你淘到了记得给朕录一份,朕也要看看。” “没问题。” 陈烨大方的答应了,主要是原版山海经肯定都是短句文言文,毕竟是竹简刻的,需要省地方。 带到崇祯这,相当于多了个翻译,崇祯还能用他古今结合的思想,进行一下辩证,多好。 不知道自己马上沦为翻译员的崇祯,还在乐呵呵的等着看一看山海经原版是什么样。 陈烨走后,崇祯前往文渊阁批阅奏折,不过奏折已经没了山西河南直隶的,都是其他省沿运河运送的奏折。 他直接控制的三个省,现在已经不需要繁复的奏折处理了,哪里有问题,通过皇家陆军就会直接发报过来。 人事任命那些,也由皇家陆军进行电报传送,除了特别重要,需要书面的圣旨还在。 现在的电报受制于技术,没人能破解,所以电报信息比密信和圣旨还有用,因为电报发出都是有崇祯亲自检阅的,作不得假。 “唉,这样的速度不行啊,山东仅仅相隔不到千里,一条奏折,居然需要足足两日才能送到京师,其中还是因为直隶驿站开始由摩托车送的,就就这速度,还指望他们干什么。” “陛下,此速度已经提高一倍了,一年前,山东的奏折传至京师,至少也要四日,很快了。” 崇祯手中的奏折,是时任山东巡抚王公弼递上来的剿匪报告。 在上次陈烨空降交流后,就组织官军开始清廉漕贼,也就是在十日前,对李青山为首的漕运截留义军进行了招安。 这个李青山,从做事开始,就在效彷水浒传,诸多行为也在模彷着宋江,他们打劫漕船,也是留一放九,为的就是不做太绝,等着朝廷招安。 原历史,李青山的归降,因为重重加码的官僚们被搞黄,但在这个世界不一样了。 有了陈烨带着崇祯的圣旨赶到,王公弼有了更大的处置权,所以直接对李青山进行了招安,给了个千户的职位。 这把李青山给乐坏了,当时都不敢相信,还是出于对王公弼为人的信任,才同意前往约定地点,互相授信。 李青山得了封赏,手下的人也相应得了好处,剩下的农民军自然是招安的招安,收容的收容,遣返的遣返。 “陛下,李青山毕竟是贼首出身,贸然收归,恐其有诈。” “汝玉,这点朕当然也想到了,他们之前还在与朝廷作对,摇身一变成了官军,朕也不放心。 所以他们接受招安后,前半年是没有钱,只有粮,这点已经给李青山说清楚了,而且人员也进行了拆分。 只要等他们安定下来,那他们就是正常的军户,何来贼首一说?至于他原本的手下,王巡抚也做了安排。 他们所有手下都会进行重组分配,粮草都由县里供应,以后的钱粮会由朕派人亲自督导,不必担心他们假意投降。” “原来陛下早已深谋远虑,臣也放心了。” 倪元路看崇祯也注意到了这些,就没再说,继续翻看着下一份奏折,将一些夸大脾气的翻出来标记,又将一些完全没意义工作报告奏折进行总结。 这些没有意义的工作总结其实也不是没有意义,往往每个地方府级主官的上报,那都是藏了东西的。 比如他吹嘘自己的政绩有多好,就得考虑他夸大了多好,他给崇祯请安问候身体,就是在看崇祯有没有注意他,京师有没有变化。 或者他说手底下出了什么事,挖到了什么宝贝,粮食作物,总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干,却又能分析出很多东西。 宫中热闹非凡,而另一边的京师机场也没闲着。 数架初教六接连降落在了三条跑道上面,地勤骑着摩托车,后面拉着带轮舷梯快速冲向飞机。 等飞机挺稳后,将飞机轮胎固定,然后装上舷梯等着飞行员下来。 最左边这条跑道就是额哲乘坐的飞机,迎接他的地勤早就通过机载无线电知道了消息,所以这个地勤除了拉着舷梯外,还多带了一个桶。 飞行员下机后,额哲半天没动静,下面的地勤因为机身高度也看不清,只能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