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忠于孔圣,但不知孔圣和孔家者,十恶不赦,臣尽杀之。 (第3/3页)
区,每次到营区送拜帖,就说让我们和知县联系,让知县说明拜访的原因。 目前小的真正收买的,就是一个主管赈灾的总旗,他管了一个排,四十多人,每日出巡可以抽时间和咱们联络,但晚上必须回去。”
“哼!一个小小的左右总旗,居然也值得让你收买吗,他们就没有更高的官出来了吗? 算了,既然已经有可以接近的,就好好问问他们怎么晋升的,把他给咱们捧起来。 还有,问问他们下次赈灾粮什么时候安排到,那米那么好,都给我换了,那rou弄些死马rou去换。 也不知道刘梦桂怎么想的,居然不愿意配合咱们换粮,换了那些灾民军户不也还是有粮食吃?又不是不给他钱。” 二东家听到皇家陆军还是一如既往的难撬开,没再想着直接从高层攻略,转而开始了养成计划。 只要养成了百户千户,他们就相当于控制了一个百户千户所。 让他这么难受的,是皇家陆军到达大同后的一系列动作。 直接切断关口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奉命接管控制各卫所。 因为大同是军府,以卫所为主,所以受灾情况相比内地情况不同,这里大部分百姓是军户世家,田是军户所的。 所以不能用之前的接收灾民方式,而是用的发放军粮,动员卫所士兵的赈灾方案。 所以大同开始赈灾以来,运送了两次粮食,都很好的下发了下去,贪墨并不严重,没有超过规定的额度,皇家陆军就没有去执行清洁任务。 不过随着主管赈灾皇家陆军身处这个大染缸,也会逐渐被贿赂,后续将会开始陆续出现赈灾粮被偷换侵吞的情况。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崇祯又把皇家陆军进行轮班,也就是一个地区赈灾的皇家陆军,会分出两组粮食监督组。 第一只去下一个地点监督查账记录,第二只留着监督,等上一个地点的第一只监督组赶到,这个地点的第二只监督组又去下一个地点,以此轮替,最大程度保证了粮食不会被偷换。 “老爷,恐怕不行,那些赈灾粮,咱们根本拿不到的,就连卫所的粮食,现在也拿不到了。 所有物资统统被接管监察,现在大同有近五千皇家陆军,可卫所士卒却只有两千余人,最大的官就是巡抚,还要受制,根本就硬气不起来。” “嗯?怎么可能?咱们不是已经打通了一个主管赈灾的总旗吗?难道他连赈灾发什么粮食都管不了?” “小的昨日趁他出巡约到他后,已经问过粮食和那些rou的事。 据他所说,直隶那边各府也有知县偷换赈灾粮,虚报赈灾人数,拉了粮食rou食不发。 这些知县县丞还有豪绅贵族们,甚至还有宗室子弟,只要被抓就会直接射杀,已经杀了上百名举人以上的官吏,还有数名侯爵。 现在直隶有一半的县,都是这群军户在做官,原本的县官不是被杀,就是入狱,人心惶惶。” “嘶! !怎么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些大官能同意这些军户乱来?陛下这是要和天下士人为敌不成?” 听到这,亢金万都有些动容了,他怎么也想不出,这些军户这么狠,举人以上随便杀。 “就是因为咱们都没听说过,所以才随意杀了啊,您没注意到,从这群军户来了之后,咱们也收不到太原和宣府的消息了吗。” “嘶! !确实是啊,他们把宁武关,平型关,还有几个口道都给禁了,我们去其他县都难,更别说出府了,难怪收不到消息。” “东家,那个皇家陆军的班长还警告我说,让他帮忙做事可以,但赈灾粮千万不能碰,否则他宁愿交上贿赂自首。 粮食rou类东西是有账册的,也有流动监督组巡视,这方面谁动谁死,他们皇家陆军内部处理更残忍,动了就是五马分尸。” 听着族人的汇报,亢金万沉静了下来,皇家陆军这种油盐不进的赈灾方式,有些吓到他了,关键是这么清新脱俗的军队,让他感觉到了棘手。 “切,就一个小小的总旗,能帮我们什么?帮我讲他们有多纪律严明?虚伪。 你花了多少银子买通他的?” “一千两通票。” “啊!你个败家玩意! 人没收买到,这一千两你就花出去了,我怎么就派了你这么个废物去,你怎么不去死啊。” 听着这的亢金万瞬间换了脸色,仿佛刚才放长线钓大鱼的计策不是他出的。 钱花出去了,不仅啥都没捞到,还获得了一个警告,这让二东家感觉恶心,对于皇家陆军所谓的帮忙,他也没放在心上。 一个总旗大小的军官,还是在大同,又不能直接官理粮草,这样的小官,他们见多了。 “算了。继续接触吧,他们那个什么指导员不就是个太监吗? 你明日去找右卫军的监军洪德荣,和他联络一下,看能不能约皇家陆军的指导员出来亲近亲近。” “好的老爷。” 大同十多个卫所,一共抽了近一万士卒跟已经被砍头的总兵王朴支援锦州。 所以每个卫所就留下了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的规模应对流民,大同作为总兵府,自然有监军留下。 右路军就在大同东边,所处的位置都算大同县的县级管控区,所以不用在意封禁可以随意过去。 再说他们这些家族既然在封控上出了力,同样也会有各自的通道,通商管控严格做不到,但放个把人传传信还是很容易的。 等家仆离开后,二东家开始合计怎么处理囤积的粮食,还有一些囤积的香料。 为了应付今年歉收,他们亢家几乎把大同所有粮食都收了,就等着十月冬季天冷后,来一场大甩卖。 结果现在那个什么皇家商号来了之后,粮食卖不出去了,别人粮食稳住了一两银子,根本不限量,炒作不起来,就得降价。 他们最初也想过挤兑,但是两个月前京师挤兑的事还历历在目,乔家范家到现在都还没气过头,没人敢去碰这个霉头。 和二东家一样想法的,还有剩下的九家在大同有分号的晋商,大同作为一个边镇,商号反而开的比直隶各府还全,其中的利益链条不言而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