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孙权的隐忍和屈辱 (第3/3页)
严畯看孙权振作起来,更加开心了,孙权恐怕不知道,诸葛瑾在诸葛亮的多次书信下,已经被策反,与之相同的,是已经去过一趟蜀地的严畯。
他被前线的光速溃败吓了一跳,又被诸葛瑾找上门,于是自然而然的,也反了,或者说,刘备给的选择,让他们愿意出资,保孙权一命。 孙权听到严畯的话,点头宽慰几句,随后又背身向府邸走去,只是面色由刚才的屈辱愤怒变成了平澹。 孙权心中已经猜到了诸葛瑾,严畯都已经背主,但没办法,严畯他们的话,已经策动了众臣。 他短时间只能按这个规划来,否则他就没法主动投降了。 如果是被属下的世家穿起来献俘,不仅自己不会被保住,全家也会被交出去。 “刘玄德,你怎么不去死,你怎么不去死! !” 咬牙切齿的说完,孙权的背影越来越远,想着刚才飞机飞去的方向,是海边,也就是说,刘备确实有能力让他天涯海角无处可逃。 另一边的明朝时空,清晨的阳光不骄不燥,京师也逐渐活跃起来。 晋商抄家结束后,四省进入了短暂的平静,河南山西预备义务兵大暴兵,稳步推进赈灾,田产丈量,人口清查,分配干活的工作。 除此之外,没有田地,受灾严重的地方,也在进行着人口迁移,修路铺桥。 每天崇祯都要收到几十份不同营区的水泥申请电报,整个四省陷入了建设的狂欢,不少人因为这富了起来。 无人机因为这,都飞坏了两架,最新一代的无人机已经换成了超音速的彩虹侦查无人机,以方便崇祯少加油,快速‘空投’的需求。 没有战事,晋商也被处理了,疫情得以控制,逐渐的四省的封控也开始放松,除了省线还有严格管控,省内基本都已经可以通商了。 商贩多了,整个直隶也热闹了起来,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今年的百姓又多了一丝生气。 “老李,起这么早,又去逛皇家商号呢?就你那点钱,够买啥?” “没钱怎么了?没钱不能去看看电影? 再说了,我儿子在修路,昨儿个回来,还给我带了五十块军券,我可以买不少东西了,我今天就去买些糖给我孙子煮糖水蛋。” 被叫老李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是保定郊外的一个普通农户,世代守着家里的几十亩田过日子。 这些年随着收成不好,赋税增重,他们都不由得将田划给了地主投献,以每年交出两成收成为利,获得了免役的利头。 只是随着时间过去,地主收投献越来越高,同时朝廷摊派的杂役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交租,就要服役,不管是哪种,都有些过不下去。 每年收成了,还要留下自己的口粮,这下一家人有口粮了,可投献就交不上了,交不上投献,他们不仅要交粮税,还得服劳役。 趁此机会,地主也开始提出了贷款,而这贷款一开,后面可就不好还了。 明明地主什么都没做,仅仅依靠和官吏的关系,帮他们交了部分粮税,免除了一些杂役。 但他们却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之后,卖田,转田就成了常态。 从十年前的二十七亩地,到今年还剩七亩地,老李家从二十七亩地的主人,变成了七亩地的主人和二十亩地的租客。 抽成从投献一亩地给三成酬劳,变成一亩地留一成佃农佣金,如果再过两年,这七亩地他们也会彻底失去。 到时候他们就彻底没了一亩田,再也活不下去,只能选择成为流民,或者彻底成为富户的庄丁。 好在这种日子随着建奴被打倒,开始出现了转机,首先是皇家陆军进入各府,高调宣布今年免税,徭役减半,日后取消三饷的消息。 这直接让地主对他们压迫的理由成了空谈,如果没有三饷,杂役减半,他们不用投献,不用租田,也能紧紧巴巴活的下去,再加上佃农分成,还能活的滋润点。 他们家相比其他一无所有的家庭,已经好了太多,七亩田加佃农分成,足够养活一家五口。 更何况后面朝廷又开始大量招人修路,每日管吃还给发工钱,可以去皇家商号买东西。 同时报纸也在宣传,即将启动的田地收归国有,丈量重新分配计划,在确保现有田产不变的情况下,将整个村的田产进行整合重新划分。 就是原本有三十亩上田的人家,同样可以重新划分三十亩上田,或者划分三十九亩中田,以抽签决定。 同时确保每户人家,每口人至少有三亩上田,或者四亩中田,如果划到最后,田不够了,简单。 每少获得两亩田,再多给一亩荒田,荒田要经过鉴定可以种植,同时免税三年,朝廷免费发放农具,提供牛儿租赁。 但是这个分配,有分配下限,同样是有上限的,大地主注定是没办法大地主了,只要口田超过十亩,都得面临新的选择。 多出来的田要么强制交回朝廷,领取五两银子或者一千四百块军券,也就是等值七两银子的补偿。 要么就是选择多余田产交四成上田产出强制税,也就是高田产税。 这一招分配计划,在没触碰大地主阶级绝对的利益下,同时又有绝对的武力压制下,他们会愿意让出一部分的下田中田,获取补贴。 毕竟他们田多的也不过是千亩地,家中也是几十口人,有几百亩的上限了,不算伤筋动骨。 而普通百姓,通过这一行动,也有了重新获得土地的机会,哪怕是领几亩荒地开垦的资格,也能获得开垦不是。 大地主终究是少数,佃农,贫农才是多数,有几家人能够做到人均十亩地? 所以这项政策遇到的抗拒力并不强,如今各地百姓都在翘首以盼,等着年底分好田地,过冬时就好好肥地,让明年过的更好。 老李头想到自己家五口人,现在,只有四亩中田和三亩上田,若是重新分配,全是中田的话,还能获得十二亩,自己也不算太对不起李家祖宗了。 想到这,老李都有些冒鼻涕泡,他真的想不到,现在的生活会这么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