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相逢于江湖_的侠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侠气 (第1/2页)

    池田大作

    推心置腹的谈话能感染别人,池田会长奔走世界各地,与各国的首脑和学者会面、恳谈,从生命与生命的触发,推演出人类幸福世界和平的前进步伐。这篇短文,他便展示了金庸先生在大时代中贯彻信念的精神境界。

    波澜万丈的人生。如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一股“锄强扶弱”的侠气,正是金庸先生的人生。

    他是一位人称世界上无论到哪里,“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的大作家。从市井小巷的贩夫以至大学教授,中学生到老人家,大家都追看他的武侠小说。读者人数不知有几亿,人数之多不可估计。有人说他的小说里有“中国人的心灵故乡”。

    他小说里的英雄人物,总是“见义勇为”的。将“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以至与恶人战斗,自己不惜走进危险的境地去。这是民众心中的英雄。这些故事当中,有因惩戒弄权腐败的贪官而被通缉的大侠,有为救朋友而不顾敌方正等待他来送死的壮士,有被他人陷害而蒙污的正义之士,有为那些欲救自己心爱女子的丈夫而身陷火海的青年,也有多愁善感的少年经历人生的试炼而成为英雄豪杰的故事。

    金庸先生所描写的,是本着信义、经千锤百炼的男儿,还有与他们一起面对命运的“真情女性”。每一个人物在他的笔下都是有血有肉的,十个人就有十种不同的性格,无一相同。他说:“我最想写的人物,是在困境中本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忍下去、排除万难而奋斗的人,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样子啊!”这也就是金庸先生本人的人生吧!

    金庸先生本名查良镛,一九二四年生于浙江。他的先祖也是富有正义感的人。金庸先生最敬重的祖父查文清公,是清朝末年一位知县。那时,在丹阳这地方,发生了民众火烧基督教教堂的事件,起因是他们憎恨这西欧列强侵略者的先头部队。主谋者虽要被处刑,但保护他逃亡的就是查知县。事后查知县个人承担所有责任,表现出“舍身救民”的气概。

    金庸先生的一生,就是秉承祖先这种“傲骨”。他在学校的成绩名列第一,却遭到两次退学的处分。第一次是十七岁时,他在学校壁报上撰写了一篇文章,讽刺人皆憎厌的训导主任,结果得到同学们的喝彩,却被校方开除学籍。第二次是二十岁时,他立志要成为外交官而考进重庆大学,在那里,他的成绩也是第一名,但他不满当时国民党学生横行校园、欺负其他同学的暴行,于是向校方投诉,结果反遭勒令退学。

    后来,他在香港创办《明报》,亦遇上多番波折。他对我说:“我常常坚守自己的主张,为此有时成为暗杀的目标,面对威胁生命的重大压力。不过,是非、善恶是清楚的,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