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未解之谜全知道_七 被历史丢弃的碎片文明遗落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 被历史丢弃的碎片文明遗落篇 (第1/10页)

    ■苏美尔人之谜

    西亚地区是人类最早走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苏美尔人则是最先在西亚创造辉煌远古文明的民族。然而,这一与周围民族截然不同的民族,究竟来自何方?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4000年期间就来到这里,并且创立了辉煌的两河流域文明。

    1835年,位于现今伊朗的克尔曼沙阿东的贝希斯屯浮雕石刻文字吸引了英国军官罗林森的注意。此后,德国哥廷根大学希腊文教授格罗特芬德释读了一篇铭文中40个楔形文字中的八个字,运用这八个字读出了石刻上三个国王的名字。1848年到1879年,欧洲人雷雅德在库云吉克附近挖掘出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绒的遗址,庞大的宫殿、宽阔的马路、坚固的城墙让人惊叹。他们共发掘出两万多片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和五万多件各式文物,这些重大发现为进一步了解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打下了基础。

    1899年,考古学家科尔维德在卡色尔堡遗址的土丘上发现了巴比伦城遗址。“巴比伦”本意为“神之门”,经过考证,这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最大城市,曾经是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后来,另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更加古老的文明遗址——苏美尔文明,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些考古发掘有力地证明了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根据考古资料推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体系源于苏美尔。约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创造了图画式文字。到了公元前3000年,这种文字发展成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通常用平头的芦秆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印刻出字迹,笔道呈现楔形。最初,楔形文字被刻成直行,后来逐渐演变成由左而右、由上而下的刻写方式。

    苏美尔人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他们在观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将两次新月出现的期间作为一个月,每月包括29天或30天。全年分成12个月,六个月为29天,六个月为30天,每年计354天,逢闰月加以调整。

    然而,开创了辉煌文明的苏美尔民族却是一个外来的民族,他们的长相、语言、生活习俗、宗教信仰都与他们的邻居截然不同。

    苏美尔人喜欢在平原上堆起土丘,然后在土丘上面建起神庙。苏美尔的富人们也常在山顶上建起堡垒或大厦,甚至在苏美尔人消亡多年后,犹太人来到巴比伦时,仍会看到这些矗立在绿色平原上的奇怪矮丘。这表明苏美尔人可能原先居住在山林中,后来,他们虽然为了追求肥沃的土地而离开山林,却并没有抛弃他们的习俗,仍然在平原上堆筑起无数小山般的矮丘。

    在苏美尔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圆柱形的印章。它们大多由贵重的金属或玉石制成,印章外壁刻上了精美的图案和文字。这样的印章在印度河流域也曾大量发现,这似乎表明苏美尔文明与印度河文明存在着某些联系。是苏美尔文明来自南亚印度,还是印度河文明传自西亚呢?苏美尔人的语言与汉语有些相似,含有不少汉语的语音,这是不是表明苏美尔人来自远东呢?

    还有些人认为,如此发达的文明只能来自外星球,这一点可以从苏美尔人的传说中找到证据。据说,他们的祖先是降落到人间的众神子孙,从一些古老的史诗中也能发现类似描写空中飞行的词句段落。

    苏美尔人究竟从何而来,至今仍未有明确的答案。也许,随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我们会对苏美尔人有更深的了解。

    ■泰国班清文明之谜

    泰国班清文明是一个辉煌的文明,这是一个不可一世的文明。但为什么史书上没有一点记载呢?他们的科技之谜又如何解释呢?

    班清位于泰国东北部呵叻高原,它只是泰国的一个普通小镇,是个过去所有的历史书中都没有提到过的一个小镇。一次偶然的机遇,使这个地球上没有标记、鲜为人知的小镇班清名扬天下。

    1966年,美国驻泰国大使的儿子斯蒂芬·扬来到班清进行社会调查。一天,他路过一个筑路工地时,在堆积石料的地方,看到许多被推土机挖出的破损陶器。他被上面的图案所吸引,就捡了一个大而美丽的陶罐带给泰国的婵荷公主玩赏。这个陶罐虽然已经破损,但在浅黄色的底色上,有一些奇怪的深红色图案,也有精确的几何图案。这种色彩搭配不但抢眼,还相当赏心悦目,再加上美丽的图案,使陶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外,婵荷公主注意到这种图案不同于泰国已发现的任何一种,倒是有几分像古希腊的陶器图案。

    公主不知道班清有过什么,但深知这些文物非比寻常。这些陶器形状各异,最令人惊叹的是一些颈部只有一根筷子那么粗的高花瓶,即使是用现代技术也很难做成那样。古人是怎样做到的?还有一些粗矮的大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