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万年历全书_第三章 天干与地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天干与地支 (第3/5页)

忆法,也称“五虎遁”: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土,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即若遇甲或己的,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的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顺序推知。

    例如:1984年是甲子年,1989年是己巳年,其年干是甲和己,所以这两年的正月都是“丙寅”月。

    年上起月表

    月年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

    正月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

    二月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

    三月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

    四月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

    五月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

    六月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

    七月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

    八月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

    九月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

    十月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

    冬月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甲子

    腊月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乙丑

    干支纪日法

    干支纪日早在殷代就已经使用了,其顺序到现在是否有无间断或错乱,尚需考证。但已确切知道以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起,一直延续至今,中间从未间断和错乱过,已经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纪日法。欲求公历某月某日的纪日干支很容易,因为公历的历月、历年所包含的日期有一定规律,所以它的纪日干支也有一定规律,只要知道任何一天的纪日干支就行了。

    例如,1986年元旦是乙巳日,那么到6月22日,其间有172天,去掉60的倍数,尚余52天,查干支表,从乙巳往后数52,即是6月22日的纪日干支为丁酉日。现今纪日干支仍在使用着。

    干支纪时法

    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一字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余照推。时的天干却由该日所对应天干遁得,其歌诀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上配上戊为戊子,丁壬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日上起时表

    时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

    子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

    丑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

    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

    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

    辰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

    巳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

    午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

    未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

    申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

    酉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

    戌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

    亥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

    干支纪法与阳历的近似换算

    计算农历年干支(每60年循环一次)

    方法一:年干支序数=(农历年数-3)÷60后的余数

    方法二:年干数=(农历年数-3)÷10后的余数(即取个位数,0作10即癸)

    年支数=(农历年数-3)÷12的余数(0作12计即亥)

    例如:求农历2009年的年干支

    方法一:(2009-3)÷12的余数为26,对照六十甲子表为“己丑”。

    方法二:(2009-3)÷10的余数为6,算出年天干为“己”;(2009-3)÷12的余数为2,算出年地支为“丑”,年干支合起来为“己丑”。

    计算农历月干支(每5年循环一次)

    农历月天干序数与年天干序数有关系,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次推之。

    方法一:月天干序数=(年天干序数×2 月数)÷10取余数

    因每年正月为寅,故从正月至十二月的地支依次为:

    月份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

    月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方法二:月地支序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