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绅弄鬼_第四十七章龙与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龙与雨 (第6/7页)

情,哪怕赌上自己的生命之秘。不过,轩辕氏族,这不是和平,只是火和土的休战,幸免于难的人必须投入一场新的战争,这一次,他们要治愈这颗行星,让它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需要……水!现在,他们正在做并且将要做的事情,和他们从前从事的事业不同了,他们已经学会谋求用最稳妥的途径获得最长远的利益。他们已经控制的陆地面积,已经和古神仍然控制的海洋面积相当了。

    虽然只要他们躲在安全的地方,现在即使我们同时掀起大洪水,他们也完全有能力在灭亡一代文明的灾难中活下来,毕竟那些古猿,不是他们的第一次尝试,即便是绝地天通,也威胁不了他们的。说不定,到很久很久以后,他们凭借着麾下的古猿大军,必然成为苍茫大地的统治者。这是任何古神类也无法改变的事情——只要他们执意那么去做。

    可是要说胜利还为时过早,天人五衰,能够炸出惊人的海啸,让千仞的海水直接将大陆直接洗一遍而如果不是在大海,而是在陆地上使用,史无前例的大洪水、漫长的绝地天通,和其他相关的灾害,甚至能够把整个生灵文明毁灭一轮……这可比现在的神战地威力大多了。会造成尘埃弥漫。云层遮住视线最后导致漫长的死亡。

    无论是太古龙族还是我们五氏的子孙,地下和山岭的神民将在遮蔽天空数年之久的尘埃下笼罩,来自天空的阳光会被反射,天地的气温将降低,所有植物因为无法光合作用而死亡,甚至因此很多食草动物也会灭亡,食物链顶端的rou食动物依旧无法逃过一劫。然后是神民的衰退……就好象当年恐龙的灭绝一样,今天也许我们将目睹神民类的灭亡。除了龙族潜龙在渊,可以苟延残喘,让伏羲女娲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这也是他们所希望的。龙族将成为一切族裔的主人,与天庭分庭抗礼,甚至以化身统治世界。

    但这只是掩饰,我们试着算过这颗星球上的这个古猿物种和我们精魂的任何可能,特别是那些混血种,会因为突发基因变异而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产生返祖现象,如同我们的家园当年的战乱。双方都不顾一切地动用了威力惊人的神器,以至于对日暮途穷,已经显得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最恶劣影响。整个星球的所有生物都被加以彻底污染。生存在这里的人们,在战后都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异变,让他们变得更疯狂、更残暴、以及更加奇形怪状。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流浪者和入侵者,成为伟大种族的附庸。

    同样的,当黑死云再一次升上天空,森林再一次燃烧起熊熊大火,地面大片冰原开始融化,也许会有成千上万的古猿将因此死去。但这颗星球活下来的强者后裔,同样会产生羽化、发火、御水、复制自身……的能力,呵呵呵呵,实验!要赶快实验!当我们掀起惊涛骇浪,拉着敌人同归于尽的千百年后,你们必将取代了我们,以五德始终之道,展开对龙人混血种的复仇!而绝地天通之后的永劫长夜,苍茫大地唯余一片黑暗,若那时古神心中失去光明,恐怕这世界就再也没救了。”

    我心中一寒,这字字句句,带着nongnong的血腥气,原来是……这样吗!所谓生物大灭绝,不过是古神的角力。我还记得,据中国古史,大洪水不只一次。女娲时有大洪水、黄帝时有大洪水、颛顼帝时有大洪水、尧帝时有大洪水。正于五次大灭绝相对应。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又称奥陶纪大灭绝。“奥陶”由英国地质学家拉普沃思于1879年提出,代表露出英国阿雷尼格山脉向东穿过北威尔士的岩层,位于寒武系与志留系岩层之间。因这个地区是古奥陶部族的居住地,故名。

    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中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海生生物空前发展。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奥陶纪是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在奥陶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笔石是奥陶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自早奥陶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

    黄贝类为代表的腕足动物演化迅速,大部份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的“……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这些魮鱼,形状像反转过来的锅,但长着鸟的脑袋而鱼一样的鳍,声音就像敲击磬石发出的响声,能吐出珠玉。这是因为它们的血缘可以追溯至约5亿年前的古神,可是因为那场神战,人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它们就是鹦鹉螺。顾名思义,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长得像一只回头梳理羽毛的虎皮大鹦鹉。唐代刘恂的曾提到:“鸚鵡螺,旋尖处屈而朱,如鸚鵡嘴,故以此名。”它们身体巨大,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rou食性动物,最大可长达10米。

    这样巨大的体型,加上喷气式的快速游动和潜艇式浮潜,它们成为了当时最恐怖的神兽。甚至是海蝎子这种具有坚固盔甲和利爪、如现代鳄鱼般大小的动物都无法逃脱。鹦鹉螺会追上海蝎子,用柔软的触手抓住自己的猎物,并用鸟一般的嘴撕裂它们。同样由于大量食rou类鹦鹉螺类的出现,三叶虫在胸、尾进化出许多防御性针刺,以避免食rou动物的袭击或吞食。珊瑚自中奥陶世开始大量出现,复体的珊瑚虽说还较原始,但已能够形成小型的礁体。奥陶纪晚期,约4.8亿年前,首次出现了可靠的陆生脊椎动物——淡水无颚鱼;淡水植物在奥陶纪已经出现。

    不过好景不长,4亿4千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特别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维亚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由于当时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的各种不同的无脊椎动物便荡然无存,发生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谁能想到?大约4.4亿年前,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如此。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冰川锁住水,海平面降低,原先丰富的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85%的物种灭绝。

    天哪!我想,这就是对不周山之战,共工的水族、海族入侵的反击!例如自奥陶纪后,因为共工一系古神神之力的衰退,鹦鹉螺就开始衰落,体型变小。到了志留纪,它们已经沦为了海蝎子的猎物。再往后,恐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