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_第八辑 封建社会始于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辑 封建社会始于秦 (第1/6页)

    ●赢政诛杀吕不韦

    秦庄襄王死了后,13岁的赢政继承了王位,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赢政年少,朝政大权完全落在太后赵姬和丞相吕不韦手中,他们同宦官缪募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专权弄国,根本不把东政放在眼里。赢政一天天长大,自然对吕不韦这种贪得无厌的私欲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怨恨。

    公元前238年,赢政22岁,按照当时的规定,在这一年的春天里,到旧都雍城为他举行了加冕典礼。赢政举行了加冕典礼,从此,他就算正式做了国王,可以亲自处理朝政了。这对吕不韦来说很不利,他就想出了一个借刀杀人之计,利用赢政不在咸阳的机会,怂恿嫪毐发动叛乱。赢政听到嫪毐叛乱,决定将计就计,命令吕不韦带兵去平定叛乱。吕不韦虽然知道这是秦王要他们两败俱伤,但又没有理由拒绝接受命令,只好带兵前往。谁料叛军不堪一击,咸阳一战,叛军便被杀了数百人,余者四散奔逃。没过几天,嫪毐便被抓住押解到咸阳。赢政下令车裂了嫪毐,并且还诛杀了他的父族、母族和妻族。

    赢政知道嫪毐的叛乱与吕不韦有关,便派人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清事实后,赢政本想杀了吕不韦,但念他扶助父亲和自己登上王位有功,有了侧隐之心,就只罢免了他丞相职位,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告老还乡去了。可吕不韦并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表面上在洛阳闲居,实际上仍然同六国诸侯保持着密切联系,企图借助外国的力量东山再起。嬴政听说后勃然大怒,把吕不韦迁到了蜀郡,随即赐毒酒让吕不韦自尽了。

    ●荆轲刺秦不复还

    赢政即位后,燕国遂与秦交好,并把太子丹作为人质送到秦国。后来,太子丹逃回燕国。秦国灭韩亡赵后,兵临燕国的边境。太子丹急忙去向他的老师鞠武讨计,鞠武建议联合诸侯,共抗强秦。太子丹认为远水难解近渴,又去找燕国的元老田光,田光便向他推荐了荆轲。

    荆轲是卫国人,好读书击剑,曾游说卫元君,未被信用;又游历榆次、邯郸,最后来到燕国。荆轲在燕国,与杨屠及高渐离等关系亲密。高渐离擅长击筑,荆轲常与杨屠、高渐离在市井饮酒,酒酣则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而歌,又哭又笑,旁若无人。田光待荆轲很好,知他非庸碌之人,将他推荐给太子丹。

    太子丹与荆轲纵论天下形势。太子丹再三请求荆轲出使秦国,最好是生擒赢政,逼迫他交还诸侯所失国土,犹如当年曹沫逼迫齐桓公归还鲁国领土一样;如果不行,就杀赢政,使秦内外相乱,君臣相疑,诸侯借机合纵,则有望击败秦国。荆轲说:听说赢政用金千斤、邑万家来买逃将樊于期的头,如果能把樊于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之地(在今河北)献给秦国,赢政一定会高兴地接见自己,也就可以趁机行事了。但太子丹不忍心杀害投奔他多年的秦将樊于期。荆轲私下找到樊于期说明来意,樊于期随后自刎。太子丹就让荆轲和勇士秦舞阳带着樊于期的人头连同燕国督亢之地的地图出使秦国,刺杀赢政。荆轲本想等一位朋友同去,但大子丹疑其后悔,荆轲怒斥太子丹,立即辞行。

    从人白衣白帽相送荆轲一行到易水边上,祭祀祈祷过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随后大步上车,头也不回,驱车入秦。

    到了秦国,他们先贿赂赢政的宠臣蒙嘉,说燕国派使者带着珍贵的礼物前来表示臣服。于是,赢政在咸阳宫举行隆重的接见仪式。荆轲手捧装着樊于期首级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相继来到大殿。刚走到台阶下,秦舞阳便被秦宫森严的气氛吓得脸变颜色身发抖,荆轲回过头笑着看了看秦舞阳,然后替他圆场说:“穷乡僻野之人,从来没有见过大王这样的气派,希望大王不要怪罪,容许我等完成使命!”随后,荆轲呈上地图,赢政一点点展开图卷,展到最后,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荆轲以右手抢着匕首,左手抓住赢政的衣袖,向他刺去。赢政大吃一惊,一跃而起,由于用力过猛,挣断了被荆轲抓住的衣袖。惊慌之间,赢政想拔身上的佩剑,但由于剑长,加之惊恐急迫,怎么也拔不出来。于是,只得绕着殿上的大柱躲避。

    荆轲在殿上追逐着赢政,那些吓呆了的侍臣手中又无兵器,只好上前徒手与荆轲格斗,御医夏无且将手中的药囊抡起来打向荆轲。

    赢政绕着柱子躲避荆轲,仓惶狼狈。侍臣们喊:“大王把剑推到背上!”赢政这才恍然大悟,背负长剑,从肩头拔剑而出,向荆轲砍去,一下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忍痛把匕首向赢政掷过去,但没有击中,掷到后面的柱子。赢政再上前以剑砍荆轲,荆轲身上八处被刺伤。荆轲知道大事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并且大骂赢政,后来被杀。

    秦国统一天下后,高渐离借击筑之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