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_第十五辑 文苑奇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辑 文苑奇葩 (第3/6页)

称张仲景为“医圣”。

    ●华佗妙手医疾病

    华伦是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从小就刻苦钻研学问,精通各种经书,尤其喜爱研究医学和养生的方法。后来他去徐州游学,拜名医为师,再加上自己不断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渊博的医学知识。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和针灸科等,华佗样样精通,外科医术尤其高明,因而后世尊称他为外科的祖师。

    华佗诊病极其准确。一次,有两个官员闹头疼发热,先后找华佗看病。经华佗问明病情,给一个开了泻药,另个开了发汗药。有人在旁边看华佗开药方,问他为什么病情相同,用药却不一样。华佗说:“这种病表面看来一样,其实不同。前一个病在内部,该服泻药;后一个只是受点外感,所以让他发发汗就好了。”这两人回去服药后,果然是药到病除。

    有一次,华佗在路上遇见一位患咽喉阻塞的病人,吃不下东西,正乘车去医治。病人呻吟着十分痛苦。华佗走上前去仔细诊视了病人,然后对他说:“你向路旁卖饼人家要三两萍齑,加半碗酸醋,调好后吃下去,病自然会好。”病人按他的话,吃了萍齑和醋,立即吐出一条长长的寄生虫,而且病马上就好了。

    还有一次,一个太守生了病,他日不思饮食,夜不能成寐,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治好。华佗给太守诊过脉以后,认为是胸中淤血所致,这种病只有让病人发怒,才能治好。于是,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贵的诊费,却拖拖拉拉不认真给他开方抓药,过了几天,竟不告而别,还留下一封信骂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的用意,暗暗叮嘱家人不要去抓华佗。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呕出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呕,顿觉神清气爽,不一会儿便向家人索要酒食,有滋有味地吃喝起来。

    华佗不仅能治一些疑难杂症,还善于做开刀手术。他配制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有个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厉害,经过十多天,胡须眉毛全脱落下来。华佗诊断后说:“这是脾脏溃烂了,得赶快开腹治疗。”华佗让病人服了麻沸散,打开腹腔,把坏死的脾脏切除,再缝好创口,敷上药膏。过了四五天,创口愈合,一个月内便康复了。

    ●曹植七步做成诗

    曹植是曹操的第四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弟弟,自小敏而好学,文才出众,十多岁就能吟诗作赋,因此曹丕心中暗暗妒忌,继位称帝后就借机打击曹植。

    有一次,曹丕对曹植说:“听说你才思敏捷,我却从没有当面试过,现在限你在七步之内,要成诗一首,如果不能,我就要治你欺世盗名之罪!”曹植无奈,只得一面走,一面做诗,还没走满七步,便做成了一首:煮豆燃豆萁(豆秆),漉(过滤)鼓(豆豉)以为汁。其在釜(锅)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全诗用同根生的萁、豆比喻同父母的兄弟,用萁豆相煎来比喻兄弟不睦,自相残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植对曹不沉痛而严肃的责问,是批评,也是规劝。曹丕当时听了这首诗,受到感动,就不再陷害曹植了。

    ●裴秀与制图六体

    裴秀,字秀彦,河东闻喜(在今山西)人,出身于官僚世家,曾担任过司空等职,掌管土地、制图等工作,在制作地图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裴秀的最大成就是制成“制图六体”,即制图所应遵循的方法和规律,共有六条。它们是:一、“分率”,即比例尺;二、“准望”,即方位;三、“道里”,即距离;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其中后三条说明各地间由于地势起伏、倾斜缓急、山川走向而产生的问题。裴秀认为以上六条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如果地图上没有比例尺的标记,则不能确定距离的远近。如果只有比例尺的标记,而无方位,则某地的方向虽然从某一方向看是对的,但从其他方向看就不对了。如果只有方位的确定,而无道路的实际路线和距离的表示,那么在有山水相隔的地方就不知该怎样通行了。如果只有路线和距离的标记,而无地面高低起伏和路线曲直的形状,则道路的远近必定与其距离不符,方向也弄不清。所以六条准则必然综合运用,相互印证,才能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距离和地势情况。因此可以说,现代地图学所需要的主要因素,除经纬线和投影以外,裴秀都已谈及了。我国绘制地图的方法基本上都依据裴秀所规定的“六体”。

    此外,裴秀编绘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重新勘察、绘制了当时的地图。裴秀又将原有粗重的用八十正缣制作的《天下大图》加以改造,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进行缩制,使之成为容易省览的小而明确的《方丈图》。这种缩小了的《方丈图》就是现在所说的小比例尺(1:1800000)地图。南北朝时,文学家谢庄制造出一个方丈大的木质地形模特,后来北宋沈括、南宋黄裳与朱熹,都用木材、面糊、木屑、胶泥及蜡等制造地形模型。这些都是裴秀方丈图的继续演进,说明裴秀对后代地图学的发展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