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_第十八辑 繁华过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辑 繁华过后 (第3/8页)

军与史思明会战于九门城(今河北藁城西北)南,大获全胜。

    此后,郭子仪又将计就计,利用史思明求胜心切的心理,采取先疲后打的战略,用500精锐骑兵交相掩护,牵着史思明的叛军疾速北进。待史思明已经人困马乏,郭子仪乘其疲惫不堪之机,返军掩杀,大败史思明,歼灭了他的5万人马。

    安禄山忽闻败报,心惊胆寒,急忙从洛阳抽调2万兵马北上增援。又发范阳老巢的精兵万余人,令牛廷蚧南下助战,会合5万叛军准备卷土重来。郭子仪此时驻扎恒阳(今河北曲阳),他见贼兵兵锋甚锐,兵力大增,欲求决战,仍然实行疲敌战术,加紧修缮防御工事,深沟高垒,严阵以待,他告诫手下将领说:“贼兵势大,我军宜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夜袭其幕,方可取胜。”

    史思明5万叛军欲战不能、欲退不可,大大挫伤了锐气。特别是郭子仪的扰敌战术使叛军整日提心吊胆,不得安宁。当叛军被拖到相当疲劳的程度时,郭子仪对李光弼说:“敌已疲惫,我们即可出战。”于是,两位大将在嘉山〔在今河北)摆开了战场。郭子仪指挥沉着,攻防得当,唐军将士个个奋勇争先,直杀得叛军四处溃逃。史思明见败局已定,吓得慌不择路,坠下战马,丢了头盔,连靴子都跑掉了,他光着两脚,拄着一条断枪,逃回博陵。嘉山一战,叛军被斩杀4万多人,被生擒5000余人,损失战马5000余匹,一时声威大振。河北10多个郡的地方军民自发集结武装,支援和响应官军,他们纷纷诛杀叛兵叛将,归迎唐朝。

    安禄山丢失河北,则后方交通线被切断。叛军将士家在范阳者都惶惶不安,优虑后退无路。安禄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慌,对他的军师高尚、严庄骂道:“你们叫我反唐,说是万无一失。现在起兵已经几个月了,后路被郭子仪切断,只剩下汴、郑几州,进退两难,万无一失在哪里?”最后,他和谋士们不得已考虑出一个放弃洛阳、撤回范阳的计划。

    郭子仪在河北的辉煌战绩,扭转了唐军仓卒应战的被动局面,改变了整个战争形势。郭子仪提出了坚守渔关、挥军北上、直捣范阳的方略。如果朝廷采纳,平定安史之乱已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在这个至关紧要的时刻,李隆基听不进郭子仪的正确意见,而对杨国忠的瞎指挥却言听计从。结果造成潼关失守,哥舒翰兵败被杀,京城长安随之陷落,叛军从困境中得以解脱。

    公元757年,叛军出现内讧,安禄山被帐下李猪儿杀死。此时,朝廷诏令郭子仪率军直趋京师,又从回纥那里借兵巧万,准备趁此机大举进攻叛军。当年九月,广平王李豫率蕃、汉军队进攻长安。郭子仪与贼将安守忠、李归仁在京西香积寺之北展开了激战,从午时至酉时,斩杀叛军6万多人。贼将张通儒放弃长安,逃到陕郡。第二天,广平王李豫进入京师,城中老幼百万人,夹道欢呼,他们流着泪说:“没有想到,今天又见到官军。”

    郭子仪收复了都城长安后,又奉命率军乘胜东进,攻打洛阳。安庆绪听说唐军前来攻城,慌忙派大将严庄、张通儒带领15万大军前去迎战。叛军在新店(在今河南)与唐军相遇,随即展开激战。由于叛军依山扎营,居高临下,形势对庸军非常不利。郭子仪趁叛军立足未稳之机,选派了2000名健壮的骑兵,向敌营冲杀过去,又派了1000名弓箭手埋伏山下,再令协助作战的回纥军从背后登山偷袭,自己则亲率主力与叛军正面交战。战斗打响之后,郭子仪佯装败退。叛军倾巢出动,从山上追赶下来。这时,突然杀声如雷,唐军埋伏的弓箭手像神兵天降,万箭齐发,无数的箭簇像雨点一样射向叛军。郭子仪折回马头,率军又杀了个回马枪。这时,叛军的背后又传来高呼声:“回纥兵来了,快投降吧!”叛军前后被围,左右遭打,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夹击之下,被打得一败涂地。严庄逃回洛阳,同安庆绪一起弃城北走,官军一举收复洛阳。

    长安与洛阳相继收复,肃宗李亨欣喜万分,他激动地对人朝参贺的郭子仪说:“虽然天下是祖上传袭给我的,但却如同将军再造的一样啊!”郭子仪谦逊地答道“臣奉旨尽责而已。”

    公元758年,李亨命郭子仪同九节度使攻打逃进相州的安庆绪。但由于九节度使互不统属,各路唐军均被叛军击败,负责监军的宦官鱼朝恩把责任都推给了郭子仪,李亨不辨真伪,夺了郭子仪的兵权。此间,由于史思明曾在相州替安庆绪解了围,自认为立了大功,要和安庆绪平分兵权。安庆绪不肯答应,史思明便杀之而并其军,回到范阳,自称大燕皇帝。史思明听说郭子仪被夺去兵权后,于公元759年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但占据洛阳不久,史思明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死。

    公元762年,李亨被李辅国惊吓而死,其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陷于内忧外患之中的李豫在危亡面前,不得不启用郭子仪,他任命雍王李适(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