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_第三十一辑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辑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2/13页)

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周总理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著名方针。

    周总理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求同的基础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苦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在中国代表团和与会各国代表团的共同努力下,会议终于对议程中的各项问题达成了一项协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这次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以及保卫亚非和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长江第一桥通车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水又深又宽,就像一条天堑,阻隔着我国南北的交通。新中国成立以前,长江上没有一座桥,江南江北的人民只能靠船摆渡过往,十分不方便。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有关部门就开始了横跨长江的武汉长江大桥的勘察设计工作。1955年9月1日,武汉大桥正式动工。1957年10月,离正式施工仅仅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大桥全部竣工通车了。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米,下层为铁路桥,可以同时对开两列火车,上层为公路桥,可以并列行驶4辆汽车。从此,一列列南来北往的列车从大桥上飞驰而过,祖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变得畅通无阻。

    接着,我国的桥梁工人继续奋战在长江上,相继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等长江大桥,而南京长江大桥更是新中国自力更生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桥梁。

    ●第一次核爆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方列强不愿承认新中国,更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在东方崛起。1950年,美国把侵略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美军上将麦克阿瑟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中国人民时刻受到战争甚至核战争的威胁。中国不怕原子弹,中国反对原子弹,可严峻的现实却迫使中国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尽管那时共和国百废待兴、一穷二白。

    1955年初,中国开始创建核工业。当时,毛主席说:“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大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下,1956年,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主持下,中国制定了《1956至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把发展以原子弹、氢弹为代表的尖端技术放在突出位置。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如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等等)纷纷聚集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开始时,在核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上,苏联曾答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并签订了有关协定。可赫鲁晓夫以“老子党”自居,反对中国拥有自己的核武器,美、英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更是对中国严加防范,拒绝对中国透露半点技术信息。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协议,撤走了专家,中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广大解放军指战员战胜了戈壁沙漠的酷暑狂风,经过三年的努力和奋斗,突破了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技术,完成了核试验区的第一期工程建设,铀浓缩厂于1964年初获得了合格的高浓铀,19码年4月浇铸出铀和钚毛坯,随即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核部件。原子弹的模型和实弹先后被制造出来了。很快,国防科工委和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制定了第一次核爆炸的整体方案。中央把第一颗原子弹装置试验的起爆时间定在1964年10月16日零时。

    15日深夜,有关操作人员完成了原子弹装置的核部件装配、上塔、插雷管几个工序后,现场所有人员便撤离靶区,等待“零时”的到来。随着距试验装置23公里主控站计数器的“零时”报出,一股强烈的闪光之后,便是惊天动地的巨响。接着,巨大火球转为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自行研究、设计、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了。试验结果证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结构设计,各种零部件、组件和引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各种测试方法和设备,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是中国人民在加强国防力量,反对美帝国主义核讹诈和核威胁政策的斗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