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文学精华_第一章先秦文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3/16页)

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喜欢过逍遥的隐士生活,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追求绝对自由的生活构成了庄子性格与思想的主要内容。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战国时代,在《庄子》一书中,他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着水一般的整体性。它以汪洋恣肆的文字,雄浑飞越的意向,奇特丰富的想象,滋润旷达的情致,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却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再加上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庄子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庄子》一书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韩非子(约公元前8年前年),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身为贵族的韩非子从小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于是,他在弱冠之年便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游历天下,最终投师于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荀子。荀况在齐国讲学时,门徒不可胜数,其中有两位著名人物,一位是后任秦国丞相的李斯,一位就是韩非子。韩非子为人正直,天资聪慧又勤学不怠,因而他的老师放言“帝王之术非韩非不能大,法家之思非韩非不能广”。

    韩非子生于战国七雄纷争之世,在战国七雄中,韩国是最弱小的国家,他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寄希望于韩王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这使他孤独悲观,大失所望。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这些著作流传到秦国,秦王读了他的文章后,大加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可谓推崇备至,仰慕已极。但秦王却不知这两篇文章是谁所写,于是便问李斯,李斯告诉他是韩非的著作。

    秦王为了见到韩非,便急切下令攻打韩国。韩王本来不任用韩非,在形势急迫的情况下,便派韩非出使秦国。

    秦王见到韩非,非常高兴,然而韩非却未被信任和重用。韩非曾上书劝秦王政先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诋毁地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信以为然,就把韩非交给法官审讯。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秦王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秦王后来感到懊悔,派人赦免他,但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子》一书文体丰富多样,突出特点是犀利峻峭。法家人物大都以严刻寡恩,敢于直言著称,韩非尤为如此。他总是以冷峻严酷的目光去剖析现实,大胆暴露各种人物的思想行为,敢于毫不掩饰地发表真实见解,有一种激切凌厉之气。

    韩非擅长创作寓言故事,并通过这些故事来述说自己的政治观点。《韩非子》一书当中,共汇集寓言故事00多则,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曾子杀猪等,它们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瑰宝而代代相传。

    屈原(约公元前9年前78年),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创立了“楚辞”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最长的抒情诗。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怀王十五年(前年),秦王为了拆散楚国和齐国的联盟,决定派丞相张仪到楚国去一趟。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