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漠北、北海(附地图) (第2/2页)
海湖畔建一座“北海城”,再建立一支北海水师,拱卫北海都司。 而漠北这边战事结束,则是正式设立漠北都司,并且原来的敖尔告建城更名为“燕然城”。 没别的意思,就在于敖尔告旁边便是燕然山。 勒石燕然,封狼居胥。 只可惜,漠北大局已定,杨恭还是没找到狼居胥山在哪里。 那些喀尔喀的蒙古部就跟假的一样,别说狼居胥山了,就连燕然山的方位都不如大明这边清楚,还是杨恭自己根据地图信息摸着找到的,也的确是块好地方,正合适在此建城。 等行军到了燕然山,气候已经过了秋季,天气已经在转寒,还好没有下雪。 看着眼前的燕然山,杨恭却突然觉得没什么意思。 漠北蒙古太弱了,弱的令人发指,他这几十万大军,兴师动众而来,却几如一拳打到棉花。 蒙古人一战而溃,还是六万人被五千骑兵击溃。 不过,这倒也让杨恭觉得松口气,自己这一战中规中矩,既没立下奇功,也完成了皇帝要收复漠北的战略意图,这就足够了。 杨恭与傅运生带着兵马北上,来到了外贝加尔……不,现在应该叫北海南部山区。
这里有不少布里亚特小部落,名义上他们都属于巴尔虎部,但实际上巴尔虎管不了他们。 而且因为太过靠近南方,各部人口油水太少,哥萨克也懒得搭理这些布里亚特部落。 反倒这些小部落,混的没有巴尔虎部那么惨。 杨恭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将这些部落全部收编,愿意臣服归顺的,可以册封官职,不愿意归顺的直接杀了,让他的兄弟来接手。 一路过去,明军迅速收编了北海南边的布里亚特诸部,并且还要走了这里许多人口、牲畜和粮食。 那些被要走的人口,普遍都属于蒙古贵族们的奴隶,牧民实际上很少。 蒙古贵族们对此并不太抵触,那些奴隶今后统一都被分为汉人。 不管你是不是汉人,只要长得差不多,那今后就是汉人,一律作为漠北都司的汉民村镇,而且还得改汉名汉姓,后代也要学习说汉话。 漠北这里不好移民控制,从蒙古贵族们手里拿走他们的奴隶,既能作为惩戒手段,也能在漠北草原事实意义上废除奴隶制,还能就地完成移民教化。 那位被和尚们带着归附的哲布尊丹巴二世,他原来的驻地已经被明军要走,作为今后漠北都司的治所。 而隶属于漠北大喇嘛的部众牧民,也被打散了重新编户,就在新建的燕然城附近安置。 至于哲布尊丹巴二世本人,既然是漠北大喇嘛,理应带去南京,觐见大明皇帝陛下。 届时,皇帝会正式予以册封,今后就养在南京的寺庙里面,好让藏地雪域**伊喜嘉措对其亲自教导。 可以说,大明对漠北草原的控制力,比康熙、雍正要来的强的多。 没有什么高明的手段,直接就是驻军建城,而且连漠北大喇嘛也被放在南京,供皇帝讨教佛法。 康熙、雍正两朝,对漠北草原实际上基本都算是自治,甚至康熙一朝,土谢图汗察浑多尔济还不听康麻子的诏令,擅自杀了札萨克图汗王,自己另立一个傀儡汗王。 最后逼得康麻子遣使去找大喇嘛哲布尊丹巴,让他对察浑多尔济施压,调解两大汗庭的矛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