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第一位名臣包龙 (第1/2页)
望着杨彪的背影,刘协的眼睛里不知不觉间泛出两滴热泪,就连刘协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可能是对这位大汉老臣的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杨彪的钦佩之情。 想到杨彪这位三朝老臣,刘协的心里五味杂陈,相比于汉末的哪些枭雄乱臣,杨彪的这份为汉室拼死尽忠的心,是尤其难得可贵的! 杨彪的家中世代都是高官,四世三公,但和汝南的袁氏不同,杨氏一门可谓是满门忠烈。 出身儒学世家,杨彪有真正读书人的浩然正气! 杨彪这样的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坚定践行者! 他不是一个单纯的文人,而是一位严格要求自己的士大夫。 历史上权臣董卓意图迁都时,杨彪据理力争,刘协东迁时,杨彪尽节护主,曹cao挟刘协定都许县时,将杨彪下狱,获释后又任太常。 他见汉室衰微,便诈称脚疾,不理世事。曹魏建立后,拒绝出任太尉,改光禄大夫,待以客礼。 就连曹cao和曹丕都对杨彪礼遇有加,这不仅仅只是顾及自己的名声,而是钦佩这种士大夫精神! 哪怕杨彪再三推辞高官厚禄,曹氏都不敢怠慢其分毫,因为杨彪是天下士人的领袖,若杨彪这样的人不承认你,那你魏武帝、魏文帝在士人的眼光中,永远都是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 黄初二年(221年)曹丕拜杨彪为光禄大夫。在朝会时,位次三公,待以宾客之礼。又赐杨彪延年杖及冯几,允许戴鹿皮冠,杨彪辞让,只穿着布单衣和皮弁入见。 在曹cao的诸子当中,曹丕最为心狠手辣,毒害曹冲,逼迫曹植,解除曹彰兵权,半点不会心慈手软。 但是面对杨彪,曹丕居然耐着性子,私下里温和的劝解。 最后说到口干舌燥,也没有口出恶言,任然以礼相待。 如果按照后世的观点,在感叹他的刚烈和忠诚的同时,难免会说一句愚蠢。 为了早已经不存在的汉室尽忠,放弃高官厚禄,值得吗? 但在这个时代里,真正的读书人,真正的文人士大夫的眼里,这些值得! 你可以说这是愚蠢,但是你必须要敬佩这种精神! 这种精神正是民族传承五千年依旧屹立不倒的支柱!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每次国家在遇到危难之时,总有人愿意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 这种精神时晋朝的祖逖、刘琨的闻鸡起舞。 是唐朝力挽狂澜的郭子仪,李光弼。 是宋朝的岳飞的精忠报国,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是明朝的坚守北平的于谦,是诛我十族又何妨的方孝孺,是大明未有投降之典吏的阎应元。 是史可法是目不识丁的李定国。 更是后世在日寇铁蹄,下无数的仁人志士。 是为国家,粉身碎骨浑不怕,连名字都沉没在历史长河的无名烈士。 这种精神!是文人节气! 这种精神!是心中的信仰! 这种精神!永远都不会消失! 刘协的心中对于文人士大夫,有着全新不一样的理解,这是真正为国为民的人!这才是汉室能够经过四百年,还能绵延不绝的原因! 重生到这个年代当皇帝,是何其的不幸,但能有这样忠诚的臣子辅佐,自己又是何其的幸运,等自己扫平各路的诸侯,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大汉,像杨彪这样的忠臣,只会越来越多,汉室永远绵延不绝! 刘协整理了自己的衣冠,抹掉眼角的眼泪,恢复平日里的威严,缓缓的走出殿外,重重的呼了一口气。 “陛下,咱们现在是去哪?”站在屋外的裴元绍轻声问道。 “摆驾,御花园吧,朕想一个人静静。”刘协说完便直接自顾自的朝着御花园的方向走去。 身后的裴元绍,急忙亦步亦趋,隔着远远的跟随了上去。 ………… 走至片刻,刘协已穿梭进御花园中,四周蝉鸣鸟叫,景色怏然。即便是隔着珠帘薄纱,依旧能看到四处的楼兰雕砌,牡丹娇艳,一条条黑卵石子路从幽静的亭台楼阁处蔓延,拱桥别致,湖水荡青,莲池芙蓉湖水,碧波嫣红两相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