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之恪_第1章 逢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逢生 (第1/2页)

    序

    “你们听说了吗?李青白死了。”

    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大街小巷。

    一时间,无论是士族名门还是寒门子弟,都议论纷纷;茶楼酒肆的说书先生更是赢得满堂彩。

    “死的好。一个乡野来的小儿,要不是沾了公子恪的光,能有今天?他竟然敢预测科考题,而且假借公子恪的名义贩卖?一时间万人空巷,收敛了数不清的财富,简直空手套白狼。更离奇的是这次试题竟然真被这厮料到了。听说有人把他告到圣人那儿,令圣上龙颜大怒。”

    “谁知道他是猜到的还是泄露的。圣上圣明,‘五馆招生,皆引寒门才俊,不限人数’。如今两年过去,曾经察举孝廉选官已经弱化,为了削弱士族,振兴寒门,圣上言明,只精通一经,都可参见入仕考试,‘无复膏粱寒素之隔’。你们说李青白这次捅了多大的马蜂窝。”

    “还有,听说这个李青白不但骗财,还好色。还有,一个乡野小儿,为人嚣张跋扈,把学堂搅得乌烟瘴气。”

    “就是,就是,我也听说了,他多次进过娼妓馆,跟好多姑娘都春宵一度过。不但跟姑娘,跟男子也纠缠不清,曾经衣衫不整地抱着公子恪不放手。公子恪啊,王谢褚并列的‘三公子’之一。”

    “不知赚的这些银钱去了哪里,会不会被他藏起来?也不知他会的是什么妖术,别人算好几天的账目,他张口就来。还说什么平等,怎么可能,这得罪多少权贵,说不定他爹就是因此才死的。”

    “话说,李青白这厮不是被圣上赶走了吗?说是‘无召不得进京’,怎么死的呢?”

    “这个我知道,他被赶走的那天坐的船,船半夜在九江走水了,烧了整整大半夜。我姨母弟弟家的一个儿子当时就在这艘船上。后来在九江下游发现了一件青色布衫,后背有一道长长的口子,袖口和衣摆都有烧焦的痕迹。”

    “能被公子恪另眼相待,这厮也算一个人物了,就这么死了,真是唏嘘。”

    “要说公子恪对他真是没的说。我姑母弟弟家的一个女儿在褚府的厨房当婢女,知道李青白死的那天,公子恪关在房门一天没进食。”

    三个月后。

    通太寺。

    通太寺位于金陵城的东北偏东方向,周围山林环绕,此时正值夏季,树木郁郁葱葱,雨水更是充沛,缠缠绵绵的小雨像不要钱似的往下洒。

    “李师兄,下雨了。”

    “快快,拿盆拿桶拿缸赶紧接。又有钱赚了。”李青白现在明面上是通太寺未入门的俗家弟子,每日白吃白住,顺便出谋划策赚点小钱。

    三个月前,因为‘怀疑科考试题泄露’一案,她被迫下狱,圣上开恩,下旨驱逐‘无召不得进京’。褚恪之安排她的老乡兼同窗张昱护送坐船回祖籍黄石。途径九江,因天色将晚,特停留一夜。

    谁知,半夜船走水,靠着运气和小聪明,她从着了火的船舱死里逃生,想着被锁的舱门,明显有人想将她置于死地,于是将计就计,脱掉外衫,又从后背撕了个长长的口子,狠狠心咬破手指,沿着边口划了一道血印,最后,扔进水里。

    趁着夜色逃离上岸,可惜,嗓子在这次烧伤中留下了后遗症,像男生变声期的那种沙哑。不过没有喉结以后也不会有人怀疑她的性别,毕竟一直女扮男装,这也算是因祸得福。

    怀着满腔恨意,她决定铤而走险,重回金陵,找曾经有过善缘的通太寺方丈再结个善缘。

    要说她与这净明方丈的渊源,好像是在一个遥远的时间——两年前。当时圣上下旨在金陵城的栖霞山建通太寺,以皇家寺庙的标准,大兴土木,工期只有两个月,又赶上雨期,令几位尚书十分头疼。褚恪之的父亲为左户(户部)尚书,需要筹集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