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1章 播雨古城 (第1/2页)
除了这些各地吃,还有贵州本地的很多农副产品,比如晒干的干果话梅,素片,山楂片,山药片这种,味道和超市里面卖的不一样,味道当然也是各有千秋。 不过这一类零食都是少吃一点觉得不错,多吃容易腻。 陈星在这里解决了午饭,下午又坐了一辆三轮车到县城里另外一个景点。 播雨古镇。 陈星有一个探访古镇的长期任务,所以也去过国内的很多古镇了,风格上有川省古镇,江南古镇,其中以江南古镇居多,上次到那边旅游的时候差点逛吐了,不过也正因为这样,陈星对很多古代建筑都有所了解。 在交通条件不便利的古代,两个省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很不密切的。 除非是人口大迁徙。 如今川省那边有许多典型徽派建筑风格,有时候还混杂了苏州园林的样式,正是因为当初的人口迁徙。 和川省不同的是,贵州从古代到近代都是一个极其封闭的省份,只有到了现代才真正融入了华夏这个多文化的大家庭里面,所以这里的建筑也是十分具有自己的风格。 但也脱离不出吊脚楼的底子。 三轮车沿着县城的主干道直行,开到底,就是一个有十几米的多孔石拱桥了。看这个桥梁的宽度,可以想象以前这里的河流在当时也算是很雄伟,不过现在只能看到一道溪流,水的流速也很缓慢。 对面就是播雨县的老城。 很多古城古镇现在都商业化严重,一进去里面不是什么古装汉服店就是民乐器店,还有什么纪念品店。 不过这个古城却很有人间烟火味。 陈星还没走过桥,就看到那些修了有四五层楼高的木制吊脚楼上每一户都晾着衣服,被单,如果不是这些楼上的木雕都被磨灭了,形成了黑亮黑亮的包浆,不然陈星绝对想不到这样的楼居然是古楼。 四五层楼的古楼,居住起来的密度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秀起来的居民房差不多。 走进这个古城,那种烟火味就更加浓厚。 狭窄的街道,脚下的路是用石板铺的,大概只有三四米宽的样子,这么窄就不用想有什么排水系统了,没有,两边有商铺,卖衣服的,卖毛豆腐的,陈星还看到了有人在摆摊剃头。 剃头的师傅大概七十多岁了,穿着白色的布衣套着棉袄,工具就是一把和蝴蝶刀类似的刀具。 陈星拿着相机拍了几张他给一个游客理发的样子。 这个体验生活的游客头发也很短,应该是经常剃光头不介意的那种,这一点陈星可做不到,真被剃成光头了不定他半年都不会离开家一次,得等头发完全长出来了才会出来。 这里的服装店卖的也不是城市里面那些很时尚的衣服,看起来更适合中老年人穿。 甚至还有裁缝店。 几个阿姨用着很有时代气息的缝纫机,店里面堆积着无数的布料。 这种店铺在城市里面可是很难找到了,成衣店绝对占了城里服装市场的百分之九十九,估计一个城市里面只有一些老人才会知道那些做衣服的商铺开在什么地方。 这家店里还有几套做好聊,挂在架子上等着人来拿。 在这里拍照录像的游客很多。 陈星等了一下,想看看有没有人来这里做衣服,不过等了快十分钟也没看到有谁来,倒是一个蓝色的,看起来有点像布依族的服饰被人取走了。 布依族的服饰不管男女都不是那种太华丽的,和汉服,藏袍,苗族服饰之类的比起来没有什么特点。 不过这种朴素也算是一种特点了,至少比较容易辨认。 陈星进店近距离的看阿姨们给人裁剪衣服,近距离的拍了几张人像照片。 她们似乎也习惯了游客拍照,对待拍摄者的态度不像外面很多人那样皱眉不满,或是避开自己的正面,反而朝着陈星露出笑容,这种笑容也很自然,拍出来有种劳动者的魅力。 近距离的拍摄就是这样的人,无论模特长得好不好看,只要面对镜头的时候不紧张,自然一点,拍出来的照片都不会让人觉得难受。 陈星也很感谢她们的配合,拍了几张照片以后问道:“大姐,我看你们这里好像可以定做衣服?” “是啊。”其中一个人回了陈星,然后也问道。“是你要定做嘛?你穿的衣服这么好看,我们可能做不出来哦。” 陈星现在穿的是白色衬衫和灰色的大衣,都是北欧的牌子,看着就很有时尚的感觉。 她们虽然都是从就学习怎么裁剪衣服了,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给附近的人做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