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念之差  (第3/3页)
2'>    永历二年:象州、南宁、浔州、梧州、肇庆。    永历四年:梧州、浔州、南宁。    永历五年:田州、南宁、新宁、安平、龙英、归顺、镇安。    永历六年:广南、安龙。    永历十年:新城、普安、曲靖、昆明。    永历十二年:安宁、楚雄、赵州、大理、永平、永昌、腾越、南甸、干崖、蛮莫、井梗、阿瓦。    从永历就任监国开始,他的圣驾一共移跸了四十八次。    正如杜永和所言,圣驾移跸一次,人心就会散一次。    虽然现在永历帝暂时还没刷满四十八次移跸的记录,可是到了现在,人心早就散了三十多次了。    既然都散了三十多次了,在谭诣的心里,他这个天子还能有什么威望呢?    这些事情他们这些南明将领可是看在眼里的,一个皇帝跑成了这样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朝廷和天子,你我兄弟都指望不上,至于李定国,呵呵,北盘江一战,二十万大军不到一月时间全面崩溃!”谭诣冷笑道。    “两蹶名王的晋王也不过如此,岐侯当年三千人能够打他的三万人,我观其行为,李定国怕是活回去了。”    “至于文督师和李来亨等人,云南既然注定守不住了,他们最多也只能在夔东待死尔,又能有什么指望呢?”    “三弟,你究竟要干什么!”谭文心中早就有了不祥的预感。    “大哥,事到如今,我三兄弟还有一万多兵马,而重庆战事正在紧急之时,若是我们能够在此危机时刻,投降清廷,封侯拜相,必不会少!”    “你竟然要投降鞑子!”谭文看着自己的三弟,目瞪口呆,不可置信道。    “大哥,大事已经没有希望了!”谭诣脸上微红但还是咬牙道。    “要是还有希望,我也不愿意留那根该死的辫子,可是事已至此,大哥!为了我们三兄弟,为什么手底下的兄弟们,你就带着我们投降吧!”    “疯了!疯了!疯了!”谭文用手指着谭诣道:“谭诣!我们三兄弟在夔东已经奋战了十几年!现在你告诉我你要投降鞑子?”    “还有你们!”谭文逐一指向谭诣的部将和亲兵。    “你们也要跟着他投降鞑子,做汉jianian!留那根该死的辫子?”    大帐之中,所有人都低下了头。    “大帅,就连李定国都败了,我们这也是没有办法啊。”一名谭诣的部将小声地辩解道。    其实三谭和他们麾下的部队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不错了。    满清入关之后,大明的武将投降者如过江之卿。    只有三谭等寥寥几人,还坚持着抗清。    除此之外,很难再找到崇祯朝时期武将的身影了。    大部分武将,不是死亡,就是在清军的战斗序列中。    和绿营的那些将领相比,三谭兄弟能够坚持抗清到这个时候已经对得起咱大明了。    甚至在三藩之变中。    三谭的部众在仅存的谭弘带领下,更是竭力为汉人而战。    哪怕是在吴藩退守云贵之后,谭弘都诈降咱大清,给了一记回手掏。    和马宝联手,收复了重庆,一度打到了保宁,扭转了四川战局,让康麻子恨得牙牙痒。    可以说但凡有一点希望,谭诣和手底下的部众们都不至于投降。    只是事到如今,在不知道孙可望兵发湖广的情况下。    谭诣和手底下的部众们,在绝望之下已经丧失了所有信心,决定降清了。    北盘江惨败的阴影正在吞噬着四川原本大好的战局。    “你们这群狗汉jianian!”谭文怒不可遏,面对自己弟弟的背叛。    他愤怒的拔出了自己的佩刀,向前砍去。    大帐内,一阵刀光闪过。    谭文不甘地倒了下来。    “大哥!”谭诣留下了两行泪水。    从满清入关开始算,他和谭文在一起坚持抗清十五年了。    如果从明末开始算,他和谭文以及谭弘,三兄弟在这乱世之中,已经相互依靠,挣扎了三十年。    这么多年过去了,要是三谭之间没有兄弟之情那是空话。    可是这兄弟情,终究在这个吃人的乱世中化为了灰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