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这得多少年? (第2/2页)
/br> 所谓珍珠点,其实是棒槌在生长过程中,须根伸展出去,长到一定时间就会腐烂,继而在愈合的时候,在主须上形成的凸起点。 几人自然而然地凑过去,打开手电筒照着。 晚上吃饭的时候,张韶峰终于忍不住问:“玉龙啊,拿到那么多大货,你难道就不高兴?” 唯一的缺点,大概是因为土层太薄,营养供不上的缘故,分量都不大,能达到两百克的也就那么四五棵。 吕律微微愣了一下,这确实是个很难克服的心理障碍。 “看不出来……”梁康波摇头说道。 林玉龙就守在炝子边,每天端锅,放放马,在河里抓抓鱼,优哉游哉的,没事儿人一样。 他和陈秀清那种强烈的好奇心和不做啥思考的勇猛,是决然不同的。 几天时间,他愣是连崖顶都没有再上来过,也只是在每天封包子带回到炝子里的时候,会凑过来看看,显得相当平淡。 “赶紧睡觉……明天好干活!” 林玉龙知道自己弱点,懂得思考问题,知道自己能干啥,倒是一种稳重的表现了,很难得的品质。 张韶峰确实更关心一个问题:“这棒槌得多少年了?” 赶山不同于农场管理,领着陈秀清进山的时候,吕律处处管着,不让他去犯错,那是因为,很多时候一旦犯错了,命就没了,试错代价太大。 梁康波和张韶峰两人说得兴致盎然。 “对啊,有手有脚的,像个小老头……漂亮!”梁康波也很激动。 “没有啊……律哥,我……我只是有些怕高,都不敢去帮忙,我就是因为这问题退伍的。我上去送趟药,等下来以后,双脚都忍不住抖了好半天。”
晚上的时候,张守峰、梁康波和林玉龙三人轮流守夜,好好地睡了一觉后,第二天早上吃了林玉龙做的早饭后,几人直奔崖顶。 这让吕律欣喜不已,于是又整整花了两天时间,将各处好好搜寻了一番,收获满满,百年分以上的棒槌又被找出三根来。 在张韶峰等人因为又多了几棵百年老参而激动的时候,他却反应平平。 一个人在悬崖上,吕律整整花了四天时间,终于将这些棒槌给抬了出来,最后只剩下七品叶。 现在却觉得情有可原。 “这要是千年的棒槌该多好。” 就是这份果敢,还有待加强。 他到了那悬崖顶上,那跟要了命没啥区别,难怪他这段时间,一点主动性都没有,显得畏缩,只是在下方打理着杂事儿,不上悬崖顶帮忙,更是帮忙的话一句不提。 吕律说到这儿自己先愣住了:“对啊,棒槌会自己进入休眠……” 见找的差不多了,他才将精神放在那棵七品叶棒槌上,签子一点点掏着缝隙中的泥土,小心将根须展露出来。 这一点,不仅仅是吕律,就连张韶峰他们都觉得奇怪起来。 他们想学,吕律也不藏着掖着,现场打开一个六品叶棒槌,进行教学。 “说点简单的:第一看芦头,有圆芦的,一指圆芦是八到十年;第二看芦碗,一年形成一个芦碗,末芦加两到三年,吞芦、残芦除外;第三看皮色和纹路,高年头的都是皮老、纹深;第四看须毛上的珍珠点,十五年以上才能形成珍珠点,越老珍珠点越明显……” 所以,百年份的棒槌,就已经极其珍贵了……如果非要我猜的话,这棵七品叶棒槌,应该能有三百年左右,整个大荒,这种年份的棒槌,找不出几棵。” 前几天,吕律有了想将他排除在赶山队伍之外的想法,现在想来,还是因为自己了解不够。 吕律笑着安慰一句:“没事儿,做点自己能做的挺好,不还有我们几个吗?明天只剩下最后那棵七品叶棒槌了,抬完以后,再把其它地儿看看,没有的话,咱们就出山了。” 几人合力,将吕律从悬崖上提了上去。 一看到这棒槌,吕律在心里就是一阵疾呼:“旷世绝品啊!” 吕律再次坐着藤条软兜里下到悬崖上,他没有急着去抬那棵七品叶棒槌,而是在那些有土壤腐殖物积蓄的石砬子缝隙中小心翻找着,结果,没多长时间,还真就给他找出两棵棒槌来,而且年份还不低。 这话一出,几人都显得兴奋起来。 “高兴啊!”林玉龙嘴上说高兴,但却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还是一如既往地平淡。 当看到吕律带上来的棒槌,几人凑过去看着,啧啧称奇。 吕律还没细细数过,当即拿着鹿骨签子,一点点地扒拉着,好一会儿得出了结果:“初步判断,至少三百五十年以上……抬到这么一棵棒槌,够吹一辈子。” 见几人眼睛都离不开,吕律连忙催促:“别墨迹了,这可是一大笔钱,再这么放下去,少了点水分都是损失啊。” 听到这话,几人立刻反应过来,忙着用早准备好的青苔和桦树皮,打了一个厚实的大封包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