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极限劳作 (第1/2页)
时间尚早。两人去上海湖游了泳。晚上王峻山躺在床上,少了酸痛。劳动后的多巴胺使他快乐,更让他全身心放松。能和张春兴一起干活,不仅让他在姐夫面前多了信心,多了男子汉的自豪,更冲淡了工地的枯燥和疲劳。以前总有一个疑问,在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之间,究竟谁更好?现在看来,只要是劳动,不论读书还是干活,都好。相比学校手捧书的轻松,考试过后付诸劳动,别有一番劳动的愉悦,照进梦想,多了实在。是啊,学校书本塞满的脑袋,放不下的沉重。几天来的劳动,变得轻松。这个世界有一种快乐,是眼前能给一个机会,检验长久以来的梦想是否成真?过程虽然艰辛,但能为之付出,一定振奋人心。 一连多天,王峻山沉浸在无比的兴奋之中。 就在王峻以为一切如他所想,来得轻松之时,一场让他难以承受的劳动,与他不期而遇。 他遭遇的是一场大型的混凝土浇铸劳动。 工地在上海湖边。湛蓝的湖水像是触手可及,波涛的起伏在耳边声声不息。以前在县城工地憋气、逼仄的感觉不再。 所有人到齐,一抬头,施工人数增加不少。龚汝德扒着人头,将工人分成了三组,一组负责上料,以上了年纪的老工人为主;中间搭上为少较小的年青工,老少搭配,完成混凝土搅拌上料,负责供应搅拌机工作;另一组是师傅工,以师傅工为主,负责浇铸混凝土;中间的运输队,由手脚灵活、头脑好使的年轻小工拉车,将混凝土去送工地。 分了工,各组分头行动。 王峻山成了拉混凝土的车队一员。 等王峻山去了元宝车面前,这才发现,车队的四、五辆元宝车,检修一新,轮胎充足了气,雄赳赳气昂昂地,正在整装待发。 元宝车上了搭板。搭板一头搭在纤梁上方,一头着地,有一两米高;坡头铺了一张巨大的铁皮,用于转身。元宝车上了搭板,得调转车头,由拉改推,沿两块元宝车两轮轮距定制的搭板,小心进入浇铸现场,将一车混凝土翻进地基坑道。 车队由领头的一人,先作测试。几十米长的两块木头搭板,每条只有二十来公分宽度,下方全是地基坑道。地基坑道深约两米,贯通到头,下方竖立了粗大的钢筋,扎成“井”字钢筋骨架。竖立的钢筋抬头看天,根根站立,尖锐得像是呲牙咧嘴的利齿,令人胆寒。稍有不慎,人摔下去会被刺穿身体,后果不堪设想。 未等测试完成,混凝土搅拌机开启。巨大的轰鸣声,催赶着每个人。王峻山和伙伴们将元宝车接满混凝土,排成队,先后上了搭板。 上搭板要蛮力。王峻山稳住车杆,咬紧牙关,弓了腰,铆足吃奶的劲,一声“嗨哟”,快速奔上去。车和人借助惯性,将元宝车拉上铁转身台。铁皮“哐当”、“哐当”,发出巨大声响,在脚下晃动。王峻山刹住脚跟,歇口气,掉转车头,凝神静气,盯向前方,目不斜视,不敢有半点马虎。 该上搭板了。他胳膊使上暗力,推车顺着木质搭板前走。搭板悬空,双脚只能叉开来,顺着轮子轱辘缓缓前移。师傅调度指挥着倾倒混凝土的地点,不时变化。王峻山变换车道,遇弯转弯,等到有直行的地方,方才直行。车子到了指定地点,师傅们“嗡嗡”作响的振动棒震耳欲聋,令人牙齿发酥。他咬紧牙关,一掀车体,将整车混凝土倒进地基坑道。全程耳听六路、跟观八方,不仅要使上足够的力气掌控元宝车,还要留神对头车,留给对方错车机会。稍有不慎,或者力气不够,会偏离方向,会连人带车掉下去,摔个稀巴烂。 一场紧张费力的运送混凝土,持续了一个上午时间。 中饭时间,龚汝德传下话来: “今天的活只能拉成长白班:什么时间干完,什么时间歇工。活计得一口气干完,否则混凝土干湿不匀,合不到一块;误了事,谁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说着这话,他让人弄来了一盆巨大的凉米线,让大家在工地吃中饭。 看到米线,众人“呼啦”一声围上去,瞬间锅碗瓢盆齐上阵,将米线抢个精光。开搅拌机的师傅来慢了点,赶到凉米线摊时,只剩下了一口汤。他抬起盆,将盆里的佐料汤喝了个底朝天,再顺盆沿,舔个精光。 他的狼狈样,惹得众人笑得直打滚。有人一不小心笑岔了气,鼻孔里喷出了凉米线。几人围上前,故作惊奇: “咦,猪嘴里也能长出象牙来?” 一伙人跟着起哄。年长的师傅不时往龚汝德身上瞟。搅拌机是公司工程组派来支援的今天施工的,说起来是外援。都说“内外有别”。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