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五七章 青田.布局 (第1/2页)
青田山村 已然病重的刘基,躺在床榻上。 而前来诵经「祈福」的和尚,道衍和尚,正坐在床边的椅子。 刘基道:「没想到自苏州一别,与老弟再次见面,老夫已将入木了。」 道衍道:「先生请不要如此说,病情总会好转的。」 刘基道:「世事多变,总有难以掌握之事。」 「老夫会走到此地步,早在十五年前,上天便已有暗示,只是当时老夫未能参详。」 道衍道:「喔!上天已有暗示?」 刘基道:「十五年前,在你来到青田之前,老夫为了是否『出山』辅佐朱元璋,曾经卜了一卦,是第「十五」卦,谦卦。」 「当时,也在旁的龙阳子冷谦,随口便道:谦,死吾(十五)。十五、死吾;所谓『初语有验』,其实便暗示着,老夫若出山辅佐朱元璋,将按着谦卦爻象进行,十五年后亡。」 道衍嘴上道:「竟有此事!」 心里已默念着谦卦爻辞:「谦,亨,君子有终。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鸣谦,贞吉。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六四,无不利,撝谦。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对易经已经有所心得的道衍,随即想着「谦,亨,君子有终」,初六、六二、九三到六四的撝谦,确实有接近听闻中的刘基所传事迹;六五爻辞?目前…也算一致,然而最奇怪的,是最后的上六爻辞。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刘基道:「老弟是不是也想着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道衍思绪暂被打断,听了一惊,道:「『谦卦』初六至六五的爻辞,与先生的事迹,看来是颇为相近,贫僧确实也正想着上六爻辞的意涵。」 刘基直接回道:「这就是老夫特地找老弟过来的主因。」 道衍道:「喔!此事竟然与贫僧有关?」 刘基道:「老弟不是向往大元朝的国师、太傅,追封常山王的刘秉忠吗?」 「达成老弟『大志』的机会,未来将至。」 道衍回道:「目前已是太平时期,且圣上身边重臣已多,怎么会轮到贫僧呢?」 道衍虽然对自己的「大志」,仍有「意图」,但也有自知之明,知道以当今的情势,不太可能会再有当年刘秉忠的「机运」。 刘基道:「上六爻辞,何谓,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道衍道:「敢问先生,贫僧也正疑问,此爻辞的意涵?」 刘基道:「老夫推算星象,大约二十四、五年后,会出现太白凌日之象,届时中原兵戈诛伐,战争刑罚,将如响雷摧木,江山变色。」 「而以当今圣上,勤政爱民的施政结果,不该出现此等现象。」 又道:「也就是说,未来大明的国势有两种可能;一是,圣上施政变调,腥风血雨,以至军阀割据,才有『征邑国』之象;一是,圣上驾崩,诸王作乱,嗣君需要兵『征邑国』。」 道衍道:「邑国,是皇朝之内所封之国,贫僧也是纳闷,兵征所封之国,是何意?」 「依先生所言,二十四、五年后,大明朝将有动乱,此便是贫僧的机运?」 刘基道:「不错!」 「这正是老夫找老弟过来的原因,而老夫要老弟来『诵经祈福』,便是因为圣上的耳目众多,书信不便,当面最能说清楚,此次会后,也要当作没见过,甚么都没发生。」 道衍道:「请问先生,为何特别对贫僧说出此事?」 刘基道:「唉!因为老夫的大志,也正差这最后一步。」 「这几年来,老夫身在朝中,看着圣上的心态逐渐变调;开国之初,圣上真正是日理万机,巨细靡遗,是多么地勤政爱民。」 接着说:「可是,自从最后一次北征(扩廓帖木儿)失利后,圣上就略显出倦怠,加上任用胡惟庸为宰相(右丞相)后,更是将全部的心神心力,都放在营造中都之上。」 「政事全交给了皇太子以及右丞相胡惟庸,胡惟庸也借机铲除异己、任用亲信。」 叹了一口气道:「唉!老夫也是深受其害,才会落得如此境地。」 「去年九月,圣上的爱妃、孙贵妃薨逝,据说对圣上打击颇大。今年初,连战功彪炳的武将、德庆侯廖永忠,都被赐死;而对待文臣,对待已病重的老夫,也仅是放归故里,回乡『终享天年(待亡)』而已,唉!」说完,又叹气一声。 接着说:「老夫认为,后宫中若无人接替孙贵妃之位,纾解圣上的心情,接下来的日子,若是再有什么事情刺激,功臣勋旧们可能也不好过,更可能面临一番清洗。」 「所以老弟,虽然老夫此时找你来,并不是要老弟现在就入朝为官,只是老夫时日已不多,不先跟老弟说说此未来的机运,恐怕就没机会说了。」 道衍回道:「贫僧知道先生之意,还请先生多加保重才是。」 又道:「可是,未来会有什么大事,刺激圣上,让圣上的心态丕变呢?」 说了许多话、讲了许久的刘基,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