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婚_第十二章它乡遇故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它乡遇故知 (第5/6页)

出来了?行,我马上过去看他。冬冬,别怕,你要乖乖上学,等阿姨马上去看你们。对,好好学,等十一国庆我还去接你和小华来北京看阅兵呢。乖乖的。”

    撂下电话,蔡晓晓忽然觉得很累。好象病的不是小华而是她一样。

    “小蔡,怎么了?是你资助的那两个孩子吗?”主任问她。

    “是的。其中有一个孩子查出艾滋。他爸妈当初就是卖血得了这病,现在轮到他了。”

    “他父母早不在了,他怎么可能染上这病呢?”

    “我也不太清楚,刚才是另一个孩子打过来的,说的也不明白。主任那我去买票,到山西去看下他。”

    “好,去吧。去财务支点钱,来回车费我来报销。你这边需要催单的话就交给小李,小李业务能力很强你也知道。”

    5

    当蔡晓晓订了第二天去山西临汾的火车票以后,当她坐在火车上,心忽的就静了下来。也许人生就是一个反复轮回的过程,生生死死由天定。

    姻缘也是上天注定的,她现在不知道她的另一半在哪里期待着她,这都无关紧要。经历过两次重大爱情“事故”,以及和四个男人从网上征婚到现实中见面,蔡晓晓心底对爱的期待淡了许多。

    大眼睛和小眼睛男人在她脑海轮廓里越来越模糊。直至重叠。

    到了临汾,再倒车西行30多公里,来到一个小村子。在一个黄土坡上,散落着几排砖瓦结构的平房。这就是市传染病医院的艾滋病区。

    小华骨瘦如柴,似乎了无声息的躺在床上。让乍一见到他的蔡晓晓心生无限怜爱。想上一次见他,他也是这样安静的,那次他是躲在大人的背后。

    那双眼睛有些害羞地看了眼蔡晓晓,就挪向别处。而每一次给蔡晓晓写信,他的信总比冬冬的要多上一页到两页。他每次都仿佛总有着说不完的话,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来北京。

    “小华,阿姨来看你了。阿姨说过的,今年国庆节要接你和冬冬去北京呢。阿姨带你们爬长城看升旗。好不好?”

    “阿姨,我想去爬长城。我知道我能爬上长城。长城好高好高吧。”小华虚弱地说。“可我现在病了。”

    “长城很高,可长城有台阶,我们一阶阶往上爬,和爬楼梯一样的。小华一定行。”蔡晓晓无限怜爱地抓着小华的小手。那小手干干巴巴,似乎血肉不再,只有一张皮和几根骨头支撑着。蔡晓晓禁不住一阵难过。

    冬冬赶过来,却不敢进屋,趴在门框上往屋里看着。那一双眼睛好象在期待着什么。

    “冬冬,快来。不认识阿姨了?”

    “阿姨。”冬冬的声音很小,小华应该也听到了。

    “你们在一所学校上学,怎么还这么拘束。你们都认识阿姨的对不对?”

    “阿姨,一会我们张老师也要来看小华的。”

    “张老师?”蔡晓晓努力搜索大脑记忆。她记得上次来,他们的老师应该不姓张。

    “谢老师走了,他不走,他的女朋友就再也不来看他了。后来张老师就来了,他说他以后留下来,他永远都不离开我们学校。”冬冬的话多起来。

    蔡晓晓上次去过他们的学校。这所学校差不多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学校,全校一共才20多个孩子,除了几个患艾滋病的孩子以外,有一半孩子是因为父母患艾滋病去世,无处可去,上不起学才被这所学校收留。学校没有编制没有经费,只靠四处“化缘。”

    “阿姨,这就是张老师。”冬冬高兴地说。

    “您好。”来者正要握蔡晓晓的手,“是你?”

    “是你?”

    两个人格外吃惊,却又都有一种它乡遇故知的感慨。

    “冬冬跟我说了,说你要来看小华。难得你抽出工作时间来这么远的地方。谢谢你。”张老师依然伸出手和蔡晓晓握了下。

    蔡晓晓摇着头:“你就是张老师了?还得感谢你对孩子们的照顾。我离的这么远,其实根本帮不上忙,很惭愧。也就是给他们点儿精神鼓励。”

    “你给小华的信,每次他都让我看。我从心底感激你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理解。但我真没想到原来是你在和他们通信。”

    蔡晓晓不置可否地笑了下,不说话。医生给小华输了液,小华睡着以后,冬冬也回了学校。蔡晓晓和张老师走出医院。

    6

    “委屈你住我的宿舍吧,就是有点象窝,不过怎么也比教室强,我去住教室。”

    “那多不好意思,我还是去镇里吧,那儿有旅店。”

    “这个时候去镇里也没有车,不方便。再说,我怎么好意思把你撵到镇上去呢。你也将就将就、入乡随俗吧。”

    “你家在昌平吧,如果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