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_第三章远行与暗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远行与暗流 (第2/6页)

自实地趟过几次,现在根本无需向导就可以行动自如。

    他穿过两条小巷,回到了苑路主街之上,并向右边的“衢塘”区转去,和许多平民挤在一堆。

    一路上各式各样的店铺很多,荀诩绕有兴趣地不时驻足观望,有时候还与卖东西的小商贩交谈几句,看起来他似乎真的只是来逛街罢了。

    他路过一家铜镜铺,铺子老板为了招徕生意,用丝线将几面有三尺多宽的铜镜悬在铺子外面当幌子,明晃晃的格外醒目。

    荀诩似乎对这些铜镜十分有兴趣,他停下脚步凑近这几面铜镜看了一阵,忽然笑了。

    通过铜镜,荀诩不需回头就能发现后面人群中隐藏着另外一个追踪者。

    这名追踪者不知道荀诩正利用铜镜看着他,视线毫不忌讳地盯着荀诩的背影。

    很明显这是东吴情报机构的一个小花招。

    跟踪者使用了双重跟踪,首先派两名并不专业的追踪者去跟踪目标;当他们被故意甩掉以后,目标就会放松警惕,放心地直接前往目的地,往往忽略到他其实一直还处于被另外一到两组秘密跟踪者的监视之下。

    “这不过是吴人的一些小伎俩。”

    张观这样评价说,这样的花样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一个专业的情报人员不会因为甩脱了一两个追踪者就掉以轻心。

    荀诩离开铜镜铺,继续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不知不觉中沿着苑路逛到了武昌河的一处渡口。

    江东以水乡而著称,除了长江以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大小河流纵横,武昌城区也被一条宽阔的水道贯穿其间,这条叫武昌内河的水道上只有几座浮桥,所以大部分平民还是靠摆渡在河两岸穿行。

    荀诩走到渡口的时候,等船的人已经聚集了二十多名,都挤在岸边望着从对面徐徐划过来的舢板。

    荀诩用余光瞟了一眼后面,看到那名跟踪者也如影随至,躲在拥挤的人群里。

    这时候舢板快要靠岸了,渡口的船夫拿了一顶草帽开始挨个收钱。

    荀诩从怀里摸出一枚大泉铜钱扔到草帽里,船夫道了声谢,掏出一个用白萝卜刻成的印章在他手腕上印了一个“水”字,并告诉他在上岸之前不要擦掉,以备查验。

    追踪者见他买了船票,也赶紧掏出钱来如法炮制。

    舢板摇摇晃晃地靠了岸,岸上的人将一条木踏板横在船与码头之间。

    舢板上的乘客轰轰地沿着踏板下了船,甚至有性急的人直接从船边跳到岸上,然后扬长而去。

    当乘客全部都下完以后,船夫挥手示意等船的人可以上去了。

    一时间人声鼎沸,鸡飞鸭叫,两名船夫用竹杆摆在踏板两侧,以免有人被挤下水去。

    荀诩首先登上船去,后面的人越涌越多,逐渐把他挤到了舢板边缘。

    那名跟踪者也挤上了船,和他隔了大约有七、八个人。

    整条舢板上都拥挤不堪,他没办法再靠近一点。

    船夫见人上的差不多了,让岸边的人拿掉踏板,然后将舢板顶部用一根细铁链与横贯河流两岸的粗铁链相连--这是为了防止舢板被水流冲开太远--大手一撑竹篙,舢板缓缓地离开了岸边,朝着对面开去。

    就在舢板离开渡口三、四尺的时候,荀诩突然从船边一下子跳回到了岸上。

    这一变故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那个追踪者先是一楞,然后气急败坏地推开人群,但为时已晚。

    这时舢板离开渡口已经有将近两丈的距离,他怎么也不可能再跳回渡口。

    舢板不能立即回头,于是这个可怜的追踪者只能无可奈何地望着站在渡口的荀诩慢慢远去……

    甩脱这三名追踪者花了荀诩半个时辰。

    他看看天色,时候已经不早了,便返身离开渡口快步朝着预定的接头地点走去。

    他真正的目的地是武昌城内东湖旁的青龙场。

    这本是东湖湖畔的一个宽阔的校场,今天在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集市,武昌平民和附近郡县的人都纷纷赶来凑热闹。

    荀诩抵达的时候,集市已经开始半天了,到处人声鼎沸,吆喝叫卖声、叫喊声、骡马响鼻声、小孩哭闹声响成一片。

    西侧摆满了小商贩的杂货摊,既有海南诸国的杂香、细葛、明珠,也有产自幽燕的人参、皮毛;东侧是各式各样的小吃,中间则有许多人聚在一起看西域艺人的杂耍,并不时发出惊叹声。

    荀诩走到卖小吃的地方看了一圈环境,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