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182 高句丽国除2 (第2/3页)
饷,可这四十多万青壮半脱产,对整个社会的生产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可以说民力被压榨到了极致,国家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这也是为什么渊盖苏文弑君,高句丽上下都冷漠视之的原因之一。 百姓可不会讲那么多大道理,他们只知道在高建武的统治下,大家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既然如此那他死就死了,换个君主或许会好一些呢? 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面对大唐的进攻百姓们的想法也是一样的。 大唐是敌人?呵呵……你们权贵也一样是我们敌人。 不过是换个统治者罢了,是大唐还是你们这群人有区别吗? 谁能让我们的日子好过一些,我们就支持谁。 当李世民接连释放的俘虏回到国内,一股异样的情绪开始蔓延。 大唐天子如此仁慈,跟着他会不会好一点? 人心一旦变了,很多东西就会不一样。 比如抵抗力断崖式削弱。 尤其是在衬托着大唐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李道宗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就能纵横高句丽,所向披靡。 渊盖苏文亲帅数万大军都被正面击溃,就更让他们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被这样的军队保护,肯定会很心安吧。 这种情绪蔓延的很快,逐渐从民间开始向着官僚阶层发展。 而官僚权贵们考虑的更多,比起高句丽这个国家,他们更想要的是自己的权势和财富。 如果大唐打不进来,他们自然要支持自己的国家。只有保护好国家,才能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可是现在形势及及可危,再吊死在这棵树上就有点傻了,大家的心思纷纷动摇。 于是李世民的大军所到之处,沿途城池纷纷投降。 有些时候甚至百十人的队伍,带着招降文书,就能拿下一座城池。 面对这种情况,陈景恪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传檄可定。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传檄可定啊。 当然,任何国家都不缺忠贞之士,尤其是高句丽这样传承数百年的国家,更不缺这种人,宁死不降的人也很多。 比如安市城主梁万春。 但腹心之地的城池,牢固程度是远不如安市城这种边关重镇的。 况且经过训练的将士都被抽调走防守边关,还有大量青壮被抽调走运输粮草搞后勤。 这些内陆城主手中也实在无人可用,他们就算是想固守城池为国尽忠都做不到。 有些负隅顽抗的,甚至把老人和妇女都动员到了城头。 可是指望这些人守城实在太不现实了,更何况大唐手里还有火药这种攻城利器。 至少对于当前的人来说,火药炸毁城墙堪称无敌。 总之李世民的大军可谓是所向披靡,高句丽大片国土换了颜色。 而这些消息最终都汇总到了平壤城的渊盖苏文手里。 面对如此局面,他除了暴怒也别无他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固城防。 投降?这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不是他对高句丽有多忠心,而是投不投降他都要死。 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理由就是为高建武报仇,铲除渊盖苏文这个逆贼。 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会招降于他? 所以,所有人都能投降,唯有他不行。 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负隅顽抗到底。 他自己很清楚这个道理,面对这种绝境,表现出了堪称丧心病狂的表现。 看着手中的情报,李世民怒道:“渊盖苏文强征平壤城内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之人防守城池,且不分男女。” “为了激励士气,掠夺城内年轻女子供士卒yin乐……真可谓丧心病狂至极。” “垂死挣扎罢了。”李绩冷声道: “不过这也是好事,将来杀的时候就更不用担心会激起高句丽人的反感了。” 李世民说道:“话虽如此,然渊盖苏文疯狂至此还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我本以为他也是枭雄般的人物,不成想竟只是一暴戾之辈而已。” “每多耽搁一日,城中百姓就多受一日苦楚……懋功,明日就发起攻城,我大唐要解万民于水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