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西山校场(三) (第2/2页)
说校场门口有多少人守卫?这个臭小子,可是越发不可爱了。 就在这时,一个内侍匆匆走来,在武则天耳边低语两句。 武则天脸色一变,一双凤目微合,目光扫过高台两侧的文武大臣,最后落在了梁王武三思的身上。 “去告诉他,朕只忍这一次。 再有类似的小动作,休怪朕翻脸无情。” 内侍闻听,连忙顺着高台一侧的台阶跑下去,跑到了武三思身边,在他耳边低语。 武三思的脸色一变,下意识朝高台上看了一眼。 此时,太阳正冉冉升起。 阳光照在那高台上,仿佛给那个看上去垂垂老矣的女人平添了一层金色的光环。 他连忙起身,朝高台一揖。 这态度要表现出来,不管武则天是否能够看到。 “五郎,差不多了,可以准备开始。” 武则天打断了薛楚玉的汇报,故意露出了不耐烦的表情。 薛楚玉连忙止住了汇报,躬身道:“臣,遵旨。” 他说着话,退了下去,高台上又只剩下了武则天一个人。 武则****高台右侧看了一眼,那里是李唐宗室成员。在众多人之中,她看到了一个坐立不安的身影。嘴角微微一翘,她突然招手,示意内侍上前,“让安乐上来,陪朕说话。”
咚咚咚咚! 呜—— 战鼓敲响,号角齐鸣。 杨守文坐在棚子的一隅,安安静静,仿佛已经睡着。 这棚子,是专门为举子们准备。此次恩科匆忙,故而人数不似前三次的多,但也有三百多人应试。入辕门的时候,有十几个举子因为相貌丑陋,被拦在外面。 由此开始,所有举子都变得紧张起来。 一鸣惊人还是前途暗淡,只看接下来的比试。 大家有的在交头接耳说话,有的则缓解紧张情绪。伴随着战鼓声传来,所有人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振奋。身体中,好像有一团火在燃烧,整个人都开始亢奋了。 “杨公子,你难道不紧张吗?” 就在杨守文闭目养神的时候,一个举子走过来,在他身旁坐下。 杨守文睁开眼睛,诧异向那人看去。 要知道,自他进入这棚子之后,所有举子都在有意无意的躲避他,好像怕惹来麻烦。 这其中的缘由,杨守文懒得去猜,一个人坐在这里,默运那一口大蟾气,倒也自在。只是他没想到,会有人来找他打招呼,所以心中不免生出了几分好奇。 那人看年纪,约在二十出头,浓眉大眼。 他肤色有些发白,头发略微有些卷曲。年纪轻轻,却有一部络腮胡子,令他平添几分威武之气。 见杨守文朝他看来,那人微微一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 “在下仆固乙李,久闻杨公子大名。” 仆固乙李? 杨守文清醒了一年多,对这个时代,也有了很多的了解。 他知道,仆固不是汉姓,而是属于胡姓。仆固,又称仆骨,是漠北九姓铁勒之一 仆固世袭金微都督,也叫做金山都督。 这金山,就是金微山的简称,在唐代又被叫做阿勒坦山,即后世新疆和蒙古国之间的阿尔泰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仆固氏族人,在中原也被称作‘朔野金山人。 杨守文看着仆固乙李,轻声道:“原来是金山都督。” 仆固乙李笑了,“公子此言差矣,金山都督乃是家兄,乙李不过是在洛阳混吃等死之人。” 这句话一说,仆固乙李的状况也就清楚了。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铁勒九大姓首领率部归降。太宗因担心这些胡人居住长安,会影响到长安的安危,于是令九大姓仍居住在原地,并且还开设了羁縻州制度。 九大姓领兵在外,太宗也不见得放心。 所以,九大姓首领就把自己的至亲之人送到中原,美其名曰学习汉家的文化。 换句话说,这仆固乙李就是人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