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六章 决战奉先寺(一) (第1/2页)
“报————————” 一名内侍躬身而行,小碎步步幅虽然不大,却速度奇快。 他冲到了奉先寺的高台上,匍匐在地。 声音里,带着一丝丝难以抑制的兴奋,他大声道:“启禀圣人,箭试已全部结束,共三十八人过关。” 武则天闻听,蛾眉一蹙。 “只有三十八人?” 这个数字,的确不是很多。 按照武则天的想法,通过箭试,参加马枪混战,至少应该有五十人才是。 难道说,这一次举子的素质这么差吗?能够进入马枪决战的举子,连五十个都达不到? 心里,顿时有些不快。 “回禀圣人,非是举子不强,而是自三三三号举子,征事郎杨守文之后,有不少举子中途退出。” “哦?” 武则天站起来,沉声喝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回禀圣人,那杨守文在箭试一轮,二十六矢二十六中,以满**而顺利过关。 那二十六矢,箭箭贯穿靶心,令举子们心生畏惧。以至于之后不少举子箭试都失了水准,还有一些举子决定退出。现箭试已经全部完成,故而只有三十八人。” 李裹儿在一旁听完,眼睛顿时亮了。 “你刚才说,杨守文二十六矢二十六中,满**?” “正是。” 李裹儿的脸上,顿时笑容灿烂。 而武则天则蹙眉沉思,半晌后突然道:“把杨守文射中的箭靶取来。” “喏!” 待内侍退下,李裹儿上前道:“祖母,有什么问题吗?” 武则天轻轻揉了揉李裹儿的小脑瓜,一双凤目微合,眼中闪过了一抹冷意。 她觉察到有些不对劲,但又不知道,究竟是何处不对劲。所以,她决定亲自看看箭靶。说不定能看出一些端倪。 “裹儿不用担心,朕只是觉得,有些古怪。” “古怪?” 没等李裹儿再开口,武则天已经下旨:“传朕旨意。宣左奉宸卫大将军李元芳过来。” “宣左奉宸卫大将军李元芳觐见!” 高台下,立刻响起了内侍那尖亢的声音。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一人匆匆走上高台。 与此同时,二十六名千骑卫士,一人扛着一个箭靶从奉先寺外面走进来。鱼贯登上高台。 这一场面,顿时令高台左右蓬庐里的文武百官大吃一惊。 “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不清楚啊。” “这怎么把箭靶抬进来了?” 太平公主和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坐在一个蓬庐里,看到这一幕,也不禁有些好奇。 “明玉,发生了什么状况?” 在太平公主身后的青年闻听,连忙躬身回答道:“公主,刚才我已经派人打听了,箭矢已经结束,而且还出现了二十六矢二十六中,以满**过关的骄人记录。” “满**过关?” 一旁相王李旦。顿时大吃一惊。 相比之下,李显的反应就有些慢了。 他低声向坐在身后的一个少年问道:“三郎,满**很难吗?” 那少年,正是李显的三儿子李重俊。他并非韦氏所出,所以在家中地位自然不高。不过,李重俊性情果敢,而且颇有勇力,所以李显对他,倒也还算是宠爱。 今日李重润因为有公务在身,所以就找了李重俊相伴。 李重俊听到‘满**’三字后。也是一惊。 他连忙解释道:“父王,满**就是例无虚发,箭箭中靶。 若平日里演练,孩儿也可以做到。但是在这种场合中。想要真正做到满**,却极为困难。” 然后,他把这箭试的难度向李显解说了一遍,李显也是啧啧称赞。 “穆明玉,可知道是何人满**?” “回禀太子,满**者。便是那征事郎,杨守文。” “青之居然能做到例无虚发吗?” 李显听闻,只觉得震惊,倒是没有其他的想法。 倒是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心里一动,两人各怀心思,不约而同露出了沉思之色。 而站在太平公主身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