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西北誓师大会 (第3/3页)
然而这个举动显然让李士彬很不高兴,说道:“夏贼这些年也不是没有寇略边关,都被我轻易击退,这些人有什么好惧怕的,却还要把兵力收缩回来,简直是有辱国体,以我之见,就应该主动出击,以扬我大宋国威。”
“好了。” 范仲淹皱眉道:“夏贼多年经营,不可小觑,收起尔等狂妄自大之心。官家和政制院遣我过来,便是因敌人强盛,何况夏贼多次西击回鹘、吐蕃,所谓惩于羹者而吹齑,轻敌大意乃兵家大忌。” “是。” 被范仲淹呵斥,李士彬只好不情不愿地应了句。 范仲淹知道历史上大宋三战皆败,除了一些主观原因以外,客观原因也有很多,比如文官与文官之间,将领与将领之间,还有文官与将领之间,多有意见不合。 所以他呵斥之后,就又说道:“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将军在战场上,还是要以服从上令为主,以后除非临阵有变,否则任何部署,都要经过我的同意。若有争吵,也必须上报于我再做决议,听到没有。” 众人只好应道:“是。” 范仲淹满意地点点头,历史上夏竦虽为主官,可受到他与韩琦等人牵制,权力其实没有那么大。 但现在皇帝和政制院给了他一把手的绝对权力,甚至可以直接任免陕西当地任何官员,这就是巨大的提升。 为了这事朝廷上也不是没有人弹劾范仲淹权太重,像前唐时期的节度使,会导致军阀诞生。 不过在赵骏的保举下,皇帝和政制院还是力排众议,让范仲淹主政西北一切军政大事,就是对他莫大的信任。 等给自己权利定下基调之后,范仲淹就扭过头,走到小山坡上,又召集全军军官到了面前。 狄青、张玉、折继闵等年轻军官都在其中。 折继闵是右侍禁,也是宫廷侍卫,这次他兄长折继宣在边境为政苛虐,横征暴敛,被朝廷撤职,换他上任,担任麟府路都巡检使。 诸多年轻军官列在阵前,后方是排列整齐的禁军将士。 范仲淹站在坡上,掏出一个小喇叭,高喊道:“诸位将士们!夏贼屡次寇边,边境不宁。朝廷派我们过来,就是镇守边疆,以安国家。” “以前,很多百姓都瞧不起我们,说我们是贼配军。我却不这么看,我觉得,在场的将士都是英雄。” “保卫国家的人,都是英雄!” “现在就是证明自己,为国效命的时候到了。此番厉兵秣马,整顿边军,定要让夏贼好看。” “诸位,敢战否?” 他大喊问道。 下面众人高呼:“敢战!敢战!敢战!” “好!” 范仲淹喝道:“我不怕死,将士们不怕死,敢用命,那国家就安宁。好好训练,cao练起兵卒,但凡立功者,我必定亲自提拔,不吝赏赐!” “威武!威武!威武!” 下方将士们再次高呼,声势震天。 范仲淹非常满意士兵们的态度,西北边境也不能说被范雍治理得很差。 但还是那个问题,士兵们平时训练和指挥的将领根本都没在一起过,现在他从汴梁带了一批精锐的基层军官过来,就是为了改变这个局面。 到时候先由这些精锐基层军官带领边军士兵cao练,再从全国各地抽调优秀将领,与这些基层军官互相配合指挥。 相信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能训练出一批优秀的军队来! 范仲淹最后向着东南方拱手,慷慨陈词道:“我来西北主持大局,防备夏贼屡次寇边,皆因官家信赖,因天子圣明!此间,夏贼若敢来犯,定要他有来无回!天命在宋,不负皇恩浩荡!” “天命在宋,不负皇恩浩荡!天命在宋,不负皇恩浩荡!天命在宋,不负皇恩浩荡!” 将士们山呼海啸,气势恢宏。 与此同时,远在汴梁正噼里啪啦打游戏的赵祯狠狠地打了个喷嚏。 “阿秋!” 他披着丝绸长袍,虽是春天,最近却还是有点冷,让他鼻涕都快流出来。 “哎呀,昨夜熬了一晚上没过关,许是风寒嗯,大孙说这是感冒,可能朕感冒了。” 赵祯用手绢擦了擦鼻涕,随后看着电脑屏幕上通关的画面,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嘿嘿嘿,终于过关了,不容易啊.” 昨天临时去外地办事,以为快去快回,所以没有发昨天就一章的说明,没想到拖了一天,今天早上才回来。然后又感冒了,鼻子堵,流鼻涕,头晕眼花,难受得很,在加紧码第二章了,希望今天能码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