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能让大孙心寒 (第2/3页)
r> “大宋之后,亦有土木堡、于谦、张居正、王阳明等诸多遗憾。还有闭关锁国的落后,甲午战争的惨败,圆明园的大火,金陵三十万枯骨的悲恸。” “然历史总以英雄史诗为主,却不可忘记百姓庶黎亦是历史的一部分,甚至他们就是历史的主角。” “淮南黎民何其无辜?天灾之下,又有人祸。这不也是历史的遗憾,而且还是自己亲手制造的遗憾。千千万万条百姓的命,难道用这几条贪官污吏的性命抵偿都不足吗?” “回首历史,我们叹惋,我们可惜,我们哀伤。” “宋朝不缺明君,不缺贤臣,不缺猛将,奈何此间三种皆生不同时,亦是令人扼腕。” “今人,我既已来,便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找到答案,改变大宋以后的命运,让那些遗憾不再发生。” “如今我欲做贤臣,官家要做明君,此二者相合,辅以猛将,大宋当兴。” “因之大宋变革,由我始。上除jianian逆,下安黎庶。” “杀该杀之人,救该救之民,治理好这天下。方能减少遗憾,稳世间之心。” “切记,切记,切记!” “莫要辜负了天下百姓,莫要辜负了大宋江山,更莫要辜负了我一番赤诚!” “不要再让遗憾,又照进现实里去!” 赵骏停下了手中的笔,看着这洋洋洒洒千余字的劄子,心中并没有感觉到有多少自得,有的只是心塞。 一个王朝,需要处理一批上下其手的贪官污吏,居然要臣子写信规劝、甚至隐隐半威胁皇帝,才能够处置的话,那这样的国家,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在这一刻,赵骏不由得又想起了大宋提刑官的结局。 想必宋慈看到那满朝蠹虫,皇帝的愚昧,朝廷的腐败黑暗,也是心如死灰,才最终选择了辞官回家的吧。 世界破破烂烂,大家也不过是在勉励缝缝补补。 希望自己这番慷慨言论,不要付之东流吧。 赵骏心里想着。 夜深了。 一灯如豆,窗间只照映出一个孤独的身影。 . . 数日后,进奏院拿着赵骏发来的公文,急急忙忙送到了政制院。 现在赵骏的公文已经是大宋最重要的文件,什么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都不如赵骏的一封信。 哪怕是漕递半夜三更到的开封,进奏院也得半夜三更去敲宰相家的门,把信送进去。 政制院今日在开会,李谘也在其中,是商讨的国有资产继续拍卖的事情。 会议中间有侍从打扰说赵骏送了信过来,主持会议的吕夷简就让人把信先放在开会的桌子上,等会议结束再说。 不过由于赵骏的信,会议速度变得加快,众人最后一致同意拍卖掉一些矿山、盐场、茶场交给私人商人经营,但必须要保证国营资本有一定股份。 等会议结束,李谘告辞离开,吕夷简这才把书信打开,众人围拢了过来。 “淮南贪腐案?” 王曾看到信里的内容,皱眉道:“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 “你若是能有点风声,那才叫奇怪了。” 吕夷简把手中的文书看完,到了最后面沉如水。 王随说道:“吕相似乎一点都不诧异。” “你知道些什么?” 王曾追问。 吕夷简苦笑道:“寿州是我祖地,我怎么可能不知晓一些事情。” “你也参与其中了?” 王曾语气中略带了点欣喜道:“好啊,伱完了,汉龙不会放过你。” “想啥呢,我吕家三代恪守祖训,从不做伤天害理之事。” 吕夷简翻着白眼道:“只是他们找过舍弟,被宗简婉拒了。当时市面上确实出现过一批低价粮食,宗简买了一些,全都用于救济受灾灾民。” 说着吕夷简又叹息道:“那次旱灾也让我们吕家损失惨重,但即便如此,我们吕家也出了不少库存粮食,为寿州灾民尽力了。” 王曾瞅着他的模样,不知道该说吕夷简演技高超,还是发自肺腑,反正不管怎么样,他是不信吕家有这么好的心。 但不管怎么样,有一点吕夷简说的是对的。 至少大抵他们没有参与到里面去,否则他也不会如此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