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章 十四万人齐解甲,从此萧郎是路人  (第1/2页)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进入建康城的当天夜里,王颁秘密召集了他父亲的一些老部下。    王僧辩毕竟一代雄才,虽然他已死了三十多年,竟然还有一千多部下,慕其英勇,念其风彩,赶来参见王颁。    王颁并不说话,他对着这一千多名父亲昔日的部属,痛哭流泪。    一千名壮士不知所措,他们都是一群大老爷们,根本就不知王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王颁还是默不做声,哭泣不止。    壮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有一个壮士站了出来。    他说道:“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仇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陈)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斩梓焚骨,亦可申孝心矣。”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王颁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立即对着这一千多名父亲的老部下,跪拜在地,重重地,实打实地叩了几个响头。    王颁知道王氏已经离开江南太久,现在要让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掘人坟墓,鞭其尸骨,是一件强人所难,惊世骇俗之事。    但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王颁心志坚定,诚心正意想求得他们的帮忙,他的叩头是真正的实叩。    他的额头被地面碰撞得鲜血淋漓。    他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挖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显然,以一个晚上的时间,要掘开一座帝王陵墓,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天亮之后,被发现告发,就会引来极大的阻力,事情大概率会功败垂成。    在古代,掘人祖坟和杀父之仇并没什么不同,何况这是堂堂皇帝之墓。    一千壮士说干就干。    他们坚信人多力量大,一天之内,就准备好掘墓的锹锸,然后乘着夜色,在隋军初到,各种力量自顾不暇之际,连夜斩棺焚骨取灰,投水而饮。    王颂终于得偿所愿,他自缚于晋王杨广面前,请求治罪。    这当然是大罪。    于是,晋王杨广将贺若弼和王颁投入狱中,并将这二件事情,快马加鞭,送呈杨坚定夺。    杨坚很快回了信。    帝国上下,沉浸在南北一统的巨大喜悦中,杨坚对于这二个功臣,表现出绝对的肯定,和巨大的包容。    胜利者,总是正确的。    他在给杨广的诏书中说:“平定江表,弼与韩擒虎之力也。”    杨坚不仅不治他们的罪,并且赐物万段,又分别给贺若弼和韩擒虎下了诏书,肯定和嘉奖其丰功伟绩。    但同时,杨坚遵循国灭祀继的古礼,特别赐给了五户人家,给陈国三个皇帝守陵。    对于王颁,杨坚也展现出足够的人文关怀,他在给杨广的诏书说:“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    也是舍而不问。    杨坚是最大的胜利者,陈后主国破家亡,成为最大的失意者。    杨坚心情大好,他对陈后主也表现出不寻常的优容。    作为君主级别的失意者,陈后主在江南,额外享有了一个告别仪式。    萧摩诃作为陈国最著名的将领,在和贺若弼的正面交战中,未战即溃。    于国于家,都是罪人。    其实萧摩诃手下也有八千精锐,如果拼死力战,胜负实在难料。    但萧摩诃了无战意,以致局势一泻千里,即使现在心生后悔之意,也已于事无补。    萧摩诃看到陈国已破,心中无限怆然,自己虽然被陈后主赠送了一顶绿帽子,终是私事,但他却因为私事而妨碍了公义。    千载之下,自有后人评说。    萧摩诃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    他知道,和陈后主建康一别之后,只怕今生,再见无期。    那一刻,他想起陈后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