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0章 公报私仇为借刀,李渊急斩窦建德 (第1/2页)
窦建德虽败,但河北并未全败。 他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 由于李世民需要和时间赛跑,去洛阳降伏王世充,只能舍小取大,将武牢一战之中,招降的五万窦建德精锐,一朝解放,散于民间,以此而言,河北的武力,并未受到真正的打击,这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窦建德败亡后,其妻和齐善行一路奔逃,遁归洺州。 他们显然有卷土重来的资本,有人主张立窦建德养子为主,继续和李唐对抗。 但齐善行不同意。 他痛心疾首地说道:“隋末丧乱,故吾属相聚草野,苟求生耳。以夏王之英武,平定河朔,士马精强,一朝为擒,易如反掌,岂非天命有所属,非人力所能争邪!” 他知道,现在时间紧迫,必须要确定一条明确的路,才可能稳定局势,否则兵乱一起,再不可控制。 齐善行明确指出了政权的未来,“今丧败如此,守亦无成,逃亦不免;等为亡国,岂可复遗毒于民!不若委心请命于唐。” 但他深深地知道当兵打仗,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如果现在一体归唐,那必然了无所获。 如果兵将们不能和平得到利益,就一定会自己去趁火打劫。 这部分将士才是需要重点安抚的对象。 齐善行提出了一个补偿方案,“必欲得缯帛者,当尽散府库之物,勿复残民也!” 他是硕果仅存的元老,他的方案也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在目前的情势下,是最优的选择。 也只能如此。 于是,开始分家产散伙。 财产来自于二部分,一是窦建德政权的积蓄,另一部分来自于宇文化及的遗产。 能够用来瓜分的只能是窦建德政权的那一部分。 因为,降唐之后,宇文化及的那一部分,必然要上缴李唐,即使现在分了,也必定会被李唐追剿。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那是个烫手的山芋,不能沾手。 但即使这样,窦建德这些年屡战屡胜,已积累起惊人的财富。 他们一次性瓜分了数十万段缯帛,整整三个昼夜才散尽。 齐善行老于政治,熟谙人心,为了防止出现兵乱,他派人守住各个坊市路口,分得财产的士兵,必须立即离开,以防止他们进入居民区再行剽掠。 军败之后,乱兵更甚于土匪。 在齐善行的主持之下,河北的局势安定下来。 于是,他和窦建德的妻子曹氏,以及文武百官,奉传国八玺以及从宇文化及处得到的珍宝,归顺李唐。 李唐开始快速收割胜利成果。 他们以东都洛阳和洺州(窦建德首批都城)为中心,派驻了行政和军事官员,全力招抚河南和河北的州县。 大势所趋,李唐当兴,土地和人口的归降,非常顺利。 但李唐王朝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延续了一贯的对待主要政敌的政策,那就是从身体上消灭他们。 即使对于州县的主官,如果没有及时投降自己,他们也丝毫不念旧情。 王世充治下的襄阳,一直等到王世充战败之后,才归顺李渊。 他们的主管官员,是豆卢行褒和苏世长,都是李渊的旧识,但因为在招降他们时,屡次诛杀李渊的使者,现在虽然归唐,但李渊依然要和他们秋后算旧帐。 他毫不迟疑地诛杀了豆卢行褒,并且严厉斥责了苏世长。 苏世长倒并不畏惧,他反驳李渊说:“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陛下既得之矣,岂可复忿同猎之徒,问争rou之罪乎!” 李渊大笑,释放了他。 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