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_第233章 人虽枭雄地四战,洺水小城成大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3章 人虽枭雄地四战,洺水小城成大名 (第1/2页)

    李神通不堪一击,将河北拱手让给了刘黑闼。

    刘黑闼自称汉东王,定都洺州,政权和政府的组织,全部依照窦建德时原有的制度。

    刘黑闼是当世豪雄,他或许比不上窦建德的仁义礼士,但勇猛坚毅,杀伐果决却又远胜窦建德。

    很短时间,他就基本组成了窦建德时的全套文武帮底,尤其是军队体系和战斗力,更胜以前一筹。

    可以说,这是一个加强版的窦建德,如果假以时日,必然是足以抗衡李唐的劲敌。

    但刘黑闼缺乏必要的经营时间。

    对于敌人,李渊从来不会手软。

    虽然他和李世民之间,已隐成双头并立,嫌隙已成,但大敌当前,枪口必须先对外。

    攘内必先安外。

    李世民得到了他期待已久的外放统兵机会,他再一次踏上山东的土地。

    李世民战无不胜的形象,形成的战略威慑立即显现。

    大军一临,还未开战,刘黑闼就如临大敌,退避三舍,主动放弃相州,退保洺州。

    这是他的老巢,他将在这里和李世民一决雌雄。

    双方都是当世英雄,也不用互相试探,更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开干。

    第一次战斗很快打响。

    当李世民东进之时,他命令幽州的李艺率军南下,再次形成夹击之势。

    李艺曾经是刘黑闼手下败将,在上一次和李神通同来时,被刘黑闼杀得丢盔弃甲,仓皇而逃。

    败军之将不言勇,刘黑闼准备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先一战解决李艺,再回洺州会会李世民。

    刘黑闼留下范愿镇守洺州,自己亲自率军北上。

    但李世民预判了他的判断,他要拖住刘黑闼北上的后腿。

    当天晚上,李世民安排程名振假装攻城,但声势却足以惊天动地。

    为了以壮声势,程民振在洺州城西二里的长堤上,准备了六十具大鼓,同时敲打

    鼓声震天,洺州城内地动山摇。

    范愿摸不清状况,以为是李世民大军即将攻城,便立即飞马通知刘黑闼。

    洺州是他们的老巢,绝对不容有失,二者相较,刘黑闼只能策马回援洺州。

    这其实是刘黑闼的悲哀。

    表面上看,他兵强马壮,所向无敌,但他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缺乏战略纵深。

    李世民大军一临,就需要直接在洺州城下决战。

    并且,他以武功起家,但世上只有一个刘黑闼,在战场上,有他在场和没有他在场的战斗,会呈现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这次迎战李艺的战斗,就明显体现了他的悲哀。

    他派遣亲弟弟刘十善和张君立北上迎敌,但在徐河之战中,被李艺击溃,一万人马,损失八千,惨败而回。

    未战已屈人之兵。

    李世民聊做攻击的一次出手,再一次显示出他不可战胜的大师风范。

    此战之后,河北局势随风而动,很多州县,随风转向,立即转身投向李唐。

    但洺州之战成败,却在于洺水城。

    那是洺水之畔的一个小城。

    此城虽小,对于洺州来说,却是命脉所在,因为他处于洺州北面,是洺州的粮道,也是生命线。

    洺水在,洺州就在,洺水若丢,洺州必亡。

    这是双方必须拼死去争取的战略要地。

    李世民先拔一筹,洺水人李去惑向李世民献出了洺水城。

    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占据洺水,就扼住了刘黑闼的咽喉。

    李世民立即派遣王君廓率领一千五百精兵入城据守,他知道,洺水将会成为双方目光聚焦之处。

    毫无疑问,于刘黑闼而言,失去洺水是不可承受之重。

    他立即挥兵,连续发动猛攻,这是一个必须抓在手里的的据点。

    有攻就有守,也必然还有救,洺水的攻过战打响。

    但城小人少,守也无力,救也不及。

    因为洺水城在刘黑闼的后方,李世民要越境增兵救援,很容易被刘黑闼的军队依靠优势地形阻击。

    事实上,李世民三次大张旗鼓地增援洺水城,三次都被刘黑闼轻松击退,虽然李世民拥有强大的兵力,也只能望而兴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