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半璧东南入长安,外患虽息内忧乱 (第2/2页)
> 这取决于利益的分配,作为平定辅公祏的功臣,阚棱心中难免自傲,但现实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一是辅公祏被抓之后,或者是痛恨阚棱让自己败亡如此之速,想拉一个垫背的。 辅公祏反咬他一口,说他和自己通谋叛乱。 但阚棱最致命的死因,是他得罪了李孝恭。 在平定江南之役之中,为了尽量减各地抵抗的决心,李孝恭听取了李靖的意见,以怀柔为主,破城之后,秋毫无犯。 这当然是一种仁政,也是必需的统战方式。 但长期这样做,却引发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他手下的兵将,并非都是无欲无求之人,当兵打仗,也要养家糊口,不可能一直跟着他白干,如果这也不取,那也不动,属下没有任何利益,就无法再领导这支军队了。 况且,江南富庶之地,远较北方来得安逸,军队的赏赐和供给,必须要从江南得来,正好辅公祏的叛乱,提供了一个这样合法掳掠的机会。 李孝恭不能错过,他的军队也不能错过。 于是,原来杜伏威在江南的财富全部被充公了。 毫无疑问,这里面包括阚棱和王雄诞的财产,按照规定,他们的财产应该被放还给他们。 但规定是死的,李孝恭需要这笔财富。
再加上阚棱听到这件事,一番怨气无法宣泄,在言语之上,无形中得罪了李孝恭。 李孝恭无法忍受自己的怒火,也不能拒绝这笔财富,或者更重要的是,在平定江南之后,阚棱这种深受军队欢迎和敬重的将领,已不适合再存在了。 阚棱竟然以谋反被诛杀。 江南另外几股较大的势力,诸如沈法兴、李子通和和林士弘等,并没有翻起多大的风浪。 沈法兴占据江左吴中之地,曾经混得风生水起。 但他在李子通被杜伏威打败,被赶出原来的地盘之后,反被李子通鸠占雀巢。 沈法兴最后投湖而死。 而李子通虽然也是当世枭雄,但一再败于杜伏威,最后被王雄诞活捉,由杜伏威献给李渊。 李渊虽然没有重用他,但却赏赐他很多财宝,如果他安静地做个寓公,或者可以得余生。 但他的命运早就写好了剧本。 当杜伏威北归长安之后,李子通静极思动,处心积虑地对他的副手说:“伏威既来,东方未静,我所部兵,并在江外,往彼收之,可有大功于天下。” 李子通不过是一个无知无识之徒,因缘巧合之下,而致枭雄之地,竟然如此自找死路,当他先进到蓝田关时,迎来他生命的终点。 他被守城将士抓住,最终伏诛。 而林士弘虽然曾经据有江西之地,但他从未建立过一个稳固的政权,不过是随世浮沉,命运来时,只剩归路而已。 江南俱平,李唐声势如日中天。 林士弘忧惧交加之下,病逝于偏远的安城,其部众全部溃散,再无实力起兵为乱。 李靖作为岭南道抚慰大使,招抚之书一出,降者云集,不费一兵,所下九十六州。 岭南皆平。 自隋末丧乱,天下分崩,李唐以天之名,终于又将四分五裂的中土重归统一。 他们将开启一个最好的年代,他们的光辉,将照耀万古长空。 即使在最坏的年代,我们依然记得,那是天边最耀眼的光,世世代代,可以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李唐是汉族所能达到的顶峰。 外患已去,内乱将生,天道循环,从来没有饶过谁。 即使武功绝世,强盛如斯的李唐,也概莫能外。 长安,将见证他的奇迹,也将见证他的阵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