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6章 突厥虽强始衰败,延陀复兴胜三场 (第1/2页)
这个时代属于李世民,这个世界也属于李世民。 突厥人将成为他的背景板。 强盛如斯的突厥,快速走向衰败,大草原要易主了。 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 这归结为八个字:天灾人祸,强敌崛起。 自从渭桥之盟后,颉利可汗虽然在金钱上得偿所愿,但他的好日子到头了,突厥已经不可抑止地、快速地走在下坡的道路上。 大草原上,最重要的财富是牲畜。 但上天似乎要处罚突厥,他们碰上了小寒潮期,天气酷寒,茫茫大地,雪深几尺,并且持续了几个冬天,这对于靠天吃饭的游牧民族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灾难。 牧群在严寒之中,成批成批地死去,民众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产和生存的资料,被上天搜刮得一干二净。 他们甚至解决不了吃饭和生存的问题。 整个突厥境内,民不聊生。 祸不单行,和天灾一并来的,还有人祸。 这是唐朝离间计的成功。 突厥本出一系,但分东西两部,传统上,他们共推东突厥的可汗为全族承认的大可汗,维持着表面的和谐统一。 但一切以实力说话的大草原上,当东西突厥实力此消彼长,互为逆转时,阴谋家就蠢蠢欲动。 何况,唐朝的国策就是远交近攻,离强合弱。 李世民在东西突厥之间,撕下一颗分裂的种子。 事情起源于和西突厥的联姻,为避免西突厥假借唐朝的威名,坐大难制,虽东突厥颉利横插一腿,将事情搅黄。 但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在无数个无法入眠的深夜,他的脑海中,肯定回想起颉利可汗那句充满威胁的话。 “汝若迎唐家公主,要须经我国中而过。”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也是恐吓。 国弱受人欺,不服就干。 统叶护早就觊觎大可汗之位,既然早晚必有一战,那就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于是,东西突厥陷入残酷的内战。 两虎相斗,两败俱伤,谁也无法吞下谁,但大草原经此长时间的消耗,已是千疮百孔,民不聊生。 更可怕的是,外敌压境,内乱频生。 颉利可汗为了保持贵族们的穷奢极欲的享受,需要向下辖各部落征收赋税。 寒潮的集中爆发,让下属各部落的实力,以rou眼可见的速度,快速衰弱。 加上颉利可汗对于部落控制力的下降,突厥自渭桥之盟后,很难组织大规模的进攻。 没有李唐的贡献和纳贿,没有抢掠得来的财富,突厥的日子难上加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颉利为首的突厥贵族层,即使在内忧外患之际,也不肯降低享受的标准,为了渡过难关,颉利只能竭泽而渔。 他加重对各部落的盘剥,各种名目的税收,令人叹为观止,应接不暇。 各部落本来就挣扎在生死贫困线上,颉利可汗的横征暴敛,让他们即使用尽全力,也看不到生存的希望。 既然彻底失去未来,反正是贱命一条,那还不如放手一搏,自己创造一个可能的未来。 反抗首先爆发于铁勒。 他们是突厥之中,最强大的种落,东西突厥之所以能横行漠北,除了突厥自身具备了强悍的军事实力之外,铁勒是他们最主要和最称职的打手。 每次硬仗,铁勒人都冲在最前面,哺最硬的骨头,流最多的血,但分赃的时候,有时候却连汤也没捞到。 这引发了他们内心的失望和埋怨。 日积月累,就形成一种深深的,浓得化不开的仇怨,再加上突厥一直以来,对他们采取高压的政策,他们的父母子侄,经常被突厥无故斩杀。 二个族群之中,早就分裂对立的火种。 现在天灾人祸之下,铁勒已经疲弊不堪,但突厥人依然索取无厌,愤怒的火种,磅礴而出。 活不下去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们纷纷揭竿而起,每个部落自己推选君长,相互声气共通,联横合纵,准备大干一场。 突厥人并不惧怕,在大草原上,从来都是力量决定一切。 颉利可汗的反应简单直接高效。 他派遣欲谷设率领十万兵马,杀气腾腾地飞扑过来。 当一个族群和种落要兴起时,他们的英雄会横空出世,象一颗将星般,冉冉上升,光耀万丈。 回纥部落的酋长菩萨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突厥之中,铁勒为强;铁勒诸部,回纥称王。 他们是整个突厥弯刀之上,最尖锐的刀锋,就是突厥人,都对他们敬畏三分。 他们人数虽少,但人人骁健勇猛,民俗凶忍而贪婪,居无恒所,随逐水草,他们是天生的马贼和最勇猛的战士。 他们终于盼来了一个既英勇又充满智慧的头领,他叫菩萨。 他凭一己之力,重塑了回纥的部族性格,将回纥拧成一股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