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_第283章 一朝为臣分两半,终生父子尽君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3章 一朝为臣分两半,终生父子尽君欢 (第2/2页)

唐朝的原部落首领担任。

    比如,李世民拜把子的兄弟突利,就被委任为顺州都督。

    李世民推心置腹地对突利说:“我所以不立尔为可汗者,惩启民(可汗)前事故也。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当此之时,东突厥一族,已尽入唐朝体系,李世民已成为他们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天可汗。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李渊当时虽然已经闲居,尊号太上皇,但他听到颉利可汗被擒的消息时,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当年自己太原起义时,对突厥的俯首称臣,想起自己在李唐草创的那些年里,对突厥的忍辱负重。

    他也想起了当年自己想迁都时,李世民说几年之内,必系颉利之颈的豪言壮语,凡此种种,如走马灯似地涌过心头。

    莫道当时苦,且看今日福。

    他心中释然,或者自己这个儿子,才真的应该是天下之主,自己挂着太上皇这个虚,倒也不冤。

    他老怀大慰,由衷叹息着说:“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

    李渊发自内心的高兴。

    也许在这一刻,他心中或多或少,放下对李世民杀兄屠弟的仇恨,他当上太上皇后,第一次行使自己的权利,召集群臣,办了一次家宴。

    这不是权力的炫耀,而是一个家长的态度。

    也代表着此时此刻,李渊有一种释然过往,迈向新生活的生之趣味。

    过往皆已死,今日复得生。

    他将李世民,还有几个自己最核心的信任的大臣,那是他的老伙伴,老战友,再加上自己的近亲儿子女儿们,全部召集起来,他要办一个家宴。

    只谈感情,不谈政治,只重现在,不忆过往。

    今夜要尽欢,放下过往,往事忆不可追,所有前事,皆是定数,今日之李世民,是大唐唯一的皇帝,是他李渊最值得骄傲的儿子。

    生子如此,夫复何求。

    李渊放下包袱,他亲自弹起了琵琶,大臣们依次向他祝酒,这是一种多么和谐和欢乐的情景。

    多少年了,再没有过今日之欢乐。

    这也是李世民年轻时,无数次家庭聚会时,最欢乐的场景,虽然自从玄武门事变之后,这已经成了一种奢望,但现在这熟悉的一幕,又回来了。

    李世民在这一刻,体会到李渊心中最深处,最真实而隐密的思想,他也动了情。

    就如他年轻时一样,就如同他小时候一样,当他父亲的琵琶声响起时,他一身轻装,以皇帝之尊,亲自下场跳起舞来。

    宴会的气氛达到顶点。

    君臣尽欢,新人旧臣,欢聚一堂,今夜无比开心,美酒开怀,美食管够,彻夜的狂欢,是李唐最高的光荣和闪耀。

    欢乐过后,还是要面对现实的。

    四海为一家,强敌成侍卫,物阜民丰,天下大治。

    这就是贞观盛世。

    李世民治国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经世致用,总是能找到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政策,但他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他一样也有无法战胜的对手。

    在这个世界之上,所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对手,要不被他消灭,要不就是被他征服,李唐皇权,是天地之间第一等力量。

    天下一家,其乐何如?

    但强如李世民,也有低头的时候。

    那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却存于世,在于心,弥漫天地之间,超越皇权的一种特殊存在。

    那就是传统,也是就人们沿袭相成,不去置疑,认定为真理,就如世间日升月落,云卷云舒般自然的道理。

    更直接明确的说法,就是汉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和寒门之分,是社会上姓氏高低之别,核心问题就是,谁比谁更高级。

    李世民非常恼火,也心有不平.

    他开创贞观盛世,贵为万人景仰的天可汗,拥有古往今来,绝世无匹的武功,但竟然不是天下第一等高门。

    欺人太甚,他必须反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