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_第288章 一代雄主终归位,虽亡犹存获新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8章 一代雄主终归位,虽亡犹存获新生 (第2/2页)

不因其聚居袭取之,一朝云散,岂得复倾其巢xue邪!”

    契苾何力确实是知兵之人,况且,他也是有建功立业,一心报效明主心态的真正猛将。

    他精准地预判到伏允身有羁绊,易被围歼,然后,他也认为伏允部属的战意,已经在屡战屡败中,被唐军摧毁。

    这种惊弓之鸟,只要给他足够的压力,他们一定会从内部崩溃。

    契苾何力决意穷追不舍,死嗑伏允。

    他亲自挑选了一千名敢死骑士,作为前锋,随自己入碛追击。

    薛万均看到有人打了头阵,才挥军紧跟契苾何力,生怕被契苾何力抢了头功。

    伏允以为身后的唐军,正准备歇一口气,但他失策了。

    他以为水草不生,生存条件恶劣的沙碛,会成为唐军无法逾越的天险,但契苾何力本人也是蕃将,对于草原和戈壁沙漠地形,并不像中原将领那样有着天然的畏惧。

    虽然艰苦,但可以克服。

    但契苾何力的军队,在碛中还是遇到了现实的障碍,那就是他们找不到干净的水源,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杀马取血。

    幸亏突伦碛并不是无边无涯,契苾何力很快追踪到伏允的牙帐。

    这是一场一面倒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

    伏允的部属是漏网之鱼,早就胆战心惊,看到大军压境的骑兵,立即崩溃逃命。

    这一战,彻底收割了伏允的力量,伏允输光了他所有的筹码。

    契苾何力俘虏了伏允的妻子儿女,斩杀了吐谷浑几千军民,并且收获了二十万头杂畜。

    这已经是伏允所有的本钱。

    但除恶务尽,首恶必擒,契苾何力还要做最后一件事。

    伏允率领仅剩的一百余亲卫逃入碛中深处,但败亡之势已成,无粮无水无援军,只剩下等死一条途径。

    这种难捱和绝望的滋味,让伏允内部产生了分化。

    大部分人选择离开伏允,自求生路,但也有一小部分人,有了更好和另外的计划。

    他们想借助伏允的人头,用做安身立命之资。

    这是伏允唯一剩下的价值,临阵杀将,以命换富贵,也是传统上的分化之策,这种场景,以前上演过无数次,以后,还会上演更多次。

    伏允的部下,向唐军献上了伏允的人头。

    契苾何力最后的任务完成。

    伏允死,独立的吐谷浑政权覆灭。

    李靖坐镇伏俟城,也是收获满满。

    他派出大军,继续清剿吐谷浑余部,顺者生,逆者死,情势非常明显。

    慕容顺被吐谷浑推举出来收拾残局。

    他由于长期在长安做人质,在吐谷浑族内并无根基,因而,即使贵为伏允的长子,也依然郁郁不得志。

    但当唐朝的军队大胜已成,吐谷浑面临亡国灭种之时,他的亲中原王朝的身份起了作用。

    吐谷浑和唐朝都需要一个可以接受的人,出来进行战后的谈判和重建。

    于是,慕容顺杀掉伏允原来权力核心的天柱王,向李靖投降。

    和隋朝开建四镇不同,唐朝在吐谷浑故地设置了羁縻州府,以慕容顺成为新的吐谷浑王,也是唐朝的西平郡王。

    新的吐谷浑政权,又延续了相当一段时期,直到出现那个可怕的邻居和对手。

    北线大获全胜,完美收官。

    南线却基本无战事。

    因为伏允选择了出逃北线,因而,侯君集领导的南线大军,扑了个空,但没有功劳,也可谓有苦劳。

    他们一路行来,已达二千里之远,并且沿途并不平静。

    侯君集顺路打了下秋风,与挡路的吐谷浑地方部落激战一场。

    战斗无关重要,胜负早已分明,接下来的行程,似乎成了一场与自己赛跑的行军。

    他们行走在无人之地,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惊叹于大自然的威力,盛夏降下霜雪,山顶皑皑白雪。

    侯君集心情大好,过星宿川,至柏海,北望积石山,在黄河的源头,发思古之悠情。

    然后,施施然和李靖的主力军,会师于大非川。

    李靖此次出征,是一次完美的军事行动,达到了所能想象的任何高度。

    但也还有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问题出在六路大军中的另外二路。

    李靖挂帅,麾下五大总管,总计六路大军,但参加总攻的只有四路大军,那就是李靖,侯君集,李道宗和李大亮所部。

    另外两路军队,出了岔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