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言出不信终酿祸,兴亡相继起吐蕃 (第2/2页)
br> 面子上的臣服和归顺,并不会改变拓拔部落的独立属性,况且,归降也是有奖励的,这显然是一笔好生意。 拓拔赤辞在唐朝的软硬兼施之下,终于归顺了唐朝。 大酋拓拔赤辞归附唐朝,是唐朝和党项双边关系史的一件大事。 李世民封拓拔赤辞为西戎州都督,拓拔被赐姓李氏。 这是李世民的巨大成功,以微小而可以忽略的代价,新开黄河河曲之地为六十州,新得人口三十四万。 当然,这种关系是一种很松散的从属关系,党项人并没有改变他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传统风俗。 他们还是逐水草而居,名称虽然称州立县,但全境之内,并没有筑起一个城池来定居。 但只要开始,就不晚,就会有进展。 当党项人和唐朝深入沟通和交流时,他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如果始终蒙住双眼,便不会看见太阳的光辉,但你见过了这个五颜六色的世界以后,你再也不想处在那非黑即白的天地之中。 党项一族,即将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此次唐朝征伐吐谷浑,樊兴所率领的军队,需要借道北上。 那是拓拔赤辞的领地。 唐朝并没托大,他们按照惯例,给拓拔赤辞送去了丰厚的礼物,以作为借道和向导的酬劳。 拓拔赤辞显示出自己的诚意,他亲自来到唐朝的军营之中,见到唐朝诸将。 拓拔赤辞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往者隋人来击吐谷浑,我党项每资军用,而隋人无信,必见侵掠。”
他希望唐朝的军队不要再犯这种错误。 拓拔赤辞严正警告了唐朝的将领们,“今将军若无他心者,我当资给粮运;如或我欺,当即固险以塞军路。” 为了取信拓拔赤辞,唐朝领军的李道彦和拓拔赤辞,选择了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方式结盟。 他们歃血而盟,这似乎是一个好的开头。 但却有一个悲伤的结尾。 李道彦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当他的军队行进到阔水之地时,或者是军粮吃紧,或者是军中无事,聊以为乐,他竟然派兵虏掠了数千头牛羊以充军用。 这犯了拓拔赤辞的大忌,李道彦的军队承受了他们不可承受之重。 拓拔赤辞的报复迅速而直接。 他联合诸羌,占据了李道彦前进的交通要道野狐峡,李道彦进退不能,无以为继,基本全军尽没,阵亡几万人,只能灰溜溜退保松州。 李道彦最后因为减死徙边。 只是可怜可惜了几万汉家儿郎,白白死于荒野,永远消逝于他乡。 但吐谷浑伏允终于还是被消灭,吐谷浑却迎来了新生。 李世民以慕容顺为新的吐谷浑王,西平郡王,羁縻统治吐谷浑。 但慕容顺身上,长安城的痕迹太重,根本不为族人所服,只是因为迫于形势,被推出来收拾残局。 唐军一退,祸乱就生。 十天之后,被唐朝所承认册立的慕容顺,就被吐谷浑叛乱势力杀害。 但吐谷浑余党,却无法卷土重来,吐谷浑已经永远失去再起的希望。 一王去,一王起。 唐朝显示出大国的威严和决心,在慕容顺死后,立即扶立慕容顺的儿子诺曷钵为新的吐谷浑可汗。 但他年纪轻轻,虽然是名正言顺是吐谷浑之主,却无法直接掌控权力。 吐谷浑乱党看到无法明着和唐朝掰手腕,就转而在表面上认可了诺曷钵这个傀儡,但大臣们却开始新一轮争权夺利。 于是,吐谷浑再一次陷入混乱,各种势力,各出明招暗招,无法无天,吐谷浑陷入至暗时刻。 李世民必须要收拾残局。 十二月,他派遣侯君集再一次进入吐谷浑,以雷霆霹雳手段,平息安定吐谷浑。 潜流暗涌的吐谷浑,赢得了暂时的风平浪静。 贞观十年,李靖进军吐谷浑的第三年,诺曷钵请求在吐谷浑颁行唐朝的历法,以唐朝的年号纪年,并且按照惯例,派遣皇族的人质再次进入长安。 十二月,诺曷钵亲身入朝,拜见李世民,并请求赐婚。 贞观十一月,吐谷浑又向唐朝进贡了一万三千头牛羊。 一切似乎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但一个政权的出现,完全打乱了唐朝和吐谷浑的发展,那个政权,来自于青藏高原,自此之后,将和整个唐朝恩怨纠缠。 双方打打和和,不死不休,最后同归于寂。 它就是青藏高原上名震天下的吐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