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26】主宾上位 (第1/3页)
“哼哼……” 王景弘阴冽发笑; 他本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行走宫中,又得陛下器重,甭说什么从三品参政,二品大员见了他都要礼让三分。 也就是这些年行走海上,失了存在感,让某些人觉得自己又行了,或是忘却了他王景弘的大名! 十几个太监内侍一齐发声,所施加压力远比郑和这个钦差更为恐怖。 “莫要自误而累及家人宗族。” 当这话落下,政事堂中仿佛蒙上一层血腥气,如同已经能看到法场之上,数百亡魂在哀嚎。 “你,你……”陈大人郁结,好悬一口气上不来,向后踉跄几步,跌坐靠椅。 其余泉州府官员,也都正襟危坐,瑟瑟发抖。 郑和才出言打了圆场:“诸位大人,并非我等以势压人,王大人话虽说得难听,但也是为了诸位着想的……” 他话语平顺。 可与王景弘的威胁相加,就更显得此事非同寻常,不是在开玩笑。 “呵呵,误会,都是误会。”泉州知府出言劝解,“今天本是高兴的日子,陈大人、王大人,咱们就不要闹得不愉快了。” 有人递了台阶,陈大人终于脸色缓和。 王景弘才不将对方放在眼里,盈盈发笑:“便算是不打不相识了。” “对对对。”泉州府官员连忙附和,化解尴尬。 郑和顺势岔开了话题:“我等一去两年,朝中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陈大人一清嗓门,娓娓道来: “北方乱起,瓦剌顺降大明后,得以喘息,却不感陛下恩德,怀揣异心,已有吞并鞑靼之势,并阻我大明西北通道……” “陛下震怒,于去年二月初出塞亲征瓦剌。” “至六月,忽兰忽失温大捷,阵斩近万,更有王子、贵族数十人阵亡。” “陛下圣谕,向阿鲁台宣谕捷报,以作威示;瓦剌各部惧于大明天兵威严,阿鲁台遣使来朝,有重谈供奉的打算。” “朝中诸公正在商议如何要价……” “此外,今年五月,会通河全段疏浚,朝廷将重开漕运,废止海运,可节省极大运输损耗。” “自此后,北方扰乱再不成威胁,可经漕运转送兵粮!” “壮哉我大明啊……” 陈大人言起振奋,手舞足蹈。 政事堂中也是一片欢呼称赞。 郑和与王景弘对视一眼,心中却另有评判。 阿鲁台诈降已是惯例,倘若忽兰忽失温真得大捷,以陛下之性情,必定一扫北方忧患,而不会留下死灰复燃的种子。 更别提谈什么纳贡一说。 显而易见,此战靡费甚巨,已到了不得不止战的时刻。 会通河于洪武年间决堤,黄河泥沙冲入下游运河河道,导致河道淤塞,而陛下早有迁都打算,此河不通,难让顺天府崛起。 河道疏浚当然是好事; 可要知道,为作成此事,又令朝廷元气大伤; 战事、河道相加,负担极重。 几乎可以见得,此行所获西洋财货宝物,都将用作窟窿填补。 那么“再下西洋”之决议,应已在陛下心中,往海外敛财。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海外有神国定立! 如何处理均衡与大明的关系,又成难题。 二人默契促成,也没多说,只随众人大悦,赞叹陛下与大明神威。 只有心中油然而生一种顿悟,冥冥中仿佛有一道威严之声—— “天下疾苦,皆为虚假的繁荣!” …… 城内喧嚣未止,氤氲节日的氛围。 人人都在议论郑和又带回什么宝贝; 又有城中富户巨贾,大开门市,运送rou食、米油、菜蔬前往港口,无偿赠予舰队官民,博一个响亮名声。 而所费钱财,皆为商会成员捐赠,将书名目,到今夜宴席之时,呈于堂上。 同时,捐赠多少,也意味着今夜入门的门槛。 董成峰豁出去本钱,捐出一月红利,将将拿到两张请柬,就立即折返,前去报喜。 河畔小院,幽静澹雅。 被他兴奋叫嚷,惊起一阵雀鸟。 “不辱使命啊周兄,请柬我拿到了!” 周黎安从躺椅起身道谢:“董兄破费了,何时出发?我好让莫老准备车马。” “酉时登门,但马车就不好去了,届时全城富户都将聚集,道路堵塞。” 下午五点。 董成峰换上一身行头到来,周黎安与雪女也简单打扮了一番,只作普通富户的穿着,又给雪女戴上面纱。 且提点她,莫要再掀起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